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冈栎(Quercus phillyraeoides A.Gray)为壳斗科(Fagaceae)栎属巴东栎组(Sect. Engleriana)的植物,主要生长在石灰岩山地或酸性基岩山地上。乌冈栎林的生境极为脆弱,一般树种很难在乌冈栎群落中形成优势种。乌冈栎的萌蘖能力虽强,但森林一旦被毁,就很难恢复。目前,乌冈栎的开发利用很不合理,尚处于简单的破坏性烧炭工业利用阶段,国内外对乌冈栎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研究却很薄弱,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本文从地理分布、群落学特征、群落生殖特征、种群特征、表型多样性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等6个方面对乌冈栎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一方面为乌冈栎林及其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亦为乌冈栎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资料。主要结论如下:(1)乌冈栎主产亚热带地区,水平分布于东亚的中国(23°~34°N,100°~120°E)和日本(26°~37°N,128°~140°E);垂直分布大多在海拔500m以上,少数地区可降至200m。乌冈栎的起源地可能是中国西南部山地,起源时间大致是在中新世;乌冈栎呈两条路线迁移,现今的分布格局受第四纪气候变化影响深重。气候环境指数研究的结果表明乌冈栎各项指数平均值均较低,其性质为亚热带耐寒树种,温度是影响乌冈栎分布的最主要因素。(2)乌冈栎群落物种组成、区系分析、生活型谱、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乔木层优势种群生态位等6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各地乌冈栎群落均呈现出结构简单、垂直高度低、物种多样性低的特点。生活型谱说明了乌冈栎群落具有旱生植被的特点,并与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存在一定的区别。乌冈栎与群落其他树种相比,具有较大的重要值和较宽的生态位,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群落的区系分析表明,群落兼有温带与热带性质,群落的起源和演化时间与地理分布研究结果相吻合。(3)生殖物候特征表明,乌冈栎群落内多数植物的开花与结果事件避开了降雨高峰期和高温天气,因此植物的生殖物候对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从果实类型来看,肉质果比例略高于干果,但果实(种子)传播媒介较为单一,这亦可能是群落生物多样性低的主要原因之一。(4)种群数量动态和更新情况的研究表明,多数地区乌冈栎群落幼龄级个体缺乏,中龄级个体对维持乌冈栎种群具有重要意义,种群结构大多呈倒金字塔型,空间分布呈聚集型。种群更新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受其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制约和外界传播力量的影响;由于乌冈栎分布地段的特殊性,短期内的更新仍能继续进行。适当干扰,开辟林窗是提高乌冈栎天然更新的较佳途径。(5)叶表型和果实形态特征的统计和数量分析结果表明,乌冈栎叶和果实的表型均存在较大的变异,居群内变异大于居群间变异。叶形态与环境的相关分析表明,叶形态变异受水分影响较大。最后,对利川栎进行了讨论,认为将其调整为乌冈栎的变种是合理的。(6)乌冈栎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尤其作为园林观赏植物、能源植物、淀粉植物、水土保护与荒山绿化植物等方面,具有比较高的开发利用潜力。如何深度开发乌冈栎资源、发挥更高的经济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最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