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正常对照进行人格特征的评估,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特征的特点;(2)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Va166Me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寻找影响精神分裂症人格特征的遗传学因素提供依据;(3)探讨儿童期虐待与精神分裂症人格特征的相关性,为寻找影响精神分裂症人格特征的环境作用因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及190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样标本,并应用三维人格问卷(Tridimensional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TPQ)对其人格特征进行评估,应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Short Form, CTQ-SF)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儿童期虐待情况进行评估。应用改良碘化钾的方法提取外周血DNA,采用Taqman探针法检测研究对象的BDNF Va166Met基因型。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人格特征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BDNF Va166Met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比较BDNF Va166Met三种不同基因型(BDNFMet/Met、BDNFval/Met、BDNFval/Val)及不同等位基因携带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特征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儿童期受虐待情况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探索儿童期受虐待情况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特征是否具有相关性。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应用的统计学方法: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线性回归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病例组三维人格问卷评分在伤害回避维度高于对照组,在奖赏依赖维度低于对照组,在寻求刺激维度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病例组BDNFMet/Met基因型的分布频率(30.5%)显著高于对照组该基因型的分布频率(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人群Met等位基因的频率(56%)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中Met等位基因的频率(47%)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三种不同BDNF Va166Met基因型(BDNF val/val、BDNF Val/Met. BDNF Met/Met)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特征无明显差异(P>0.05)。按等位基因携带与否进行两两比较发现,BDNF Met/Met基因型患者的伤害回避维度评分高于BDNF Val/Val基因型及BDNF Val/Met基因型患者(P<0.05),即精神分裂症中Met纯合患者较Val等位基因携带者有更高的伤害回避维度评分。4.单因素分析发现,病例组寻求刺激维度与情感虐待、性虐待及CTQ-SF总分显著相关,伤害回避维度与躯体忽视显著相关,奖赏依赖维度与性虐待及CTQ-SF.总分显著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情感虐待在寻求刺激维度进入回归方程,能够解释寻求刺激维度变异的1%;CTQ-SF总分在奖赏依赖维度进入回归方程,CTQ-SF总分与奖赏维度呈负相关,能够解释奖赏依赖维度变异的3.4%。结论1.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具有紧张害怕、压抑、易疲劳、敏感、依赖性强、做事无恒心等人格特点;2.BDNF Va166Met基因多态性可能参与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Met等位基因可能会增加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3.精神分裂症人格特征在BDNFVa166Met位点三种不同基因型之间无显著差异;但不携带Val等位基因的患者较携带者有更高的伤害回避分,即BDNF Met/Met基因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较BDNF Val/Val及BDNF Val/Mct基因型的患者在伤害回避维度有独特的人格特征,更易表现出胆小、紧张害怕、压抑、易疲劳的人格特点;4.儿童期虐待可能是影响精神分裂症人格特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