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旅游的山地村镇改造研究——以重庆市近郊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fenha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旅游是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的旅游热点之一,也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形式。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乡村旅游的不断升温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一方面,它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综合带动能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相关的管理、规划、设计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显现。   与此同时,农村问题是我国发展的核心与关键,而山地丘陵地区又是农村贫困的高发区,山地村镇往往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水平低下、物质条件落后,产业支持和聚落重构等都迫切需要科学的引导。山地村镇依托自身资源进行功能更新和物质空间改造,开发乡村旅游,同时以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村镇有机更新,形成良性循环,是推进城乡统筹,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产业转型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基于乡村旅游的山地村镇改造作为研究内容,以重庆市近郊村镇作为研究对象,从改造原则、前期规划、整体规划和单体设计等方面探讨山地环境下的村镇空间、村镇建筑、村镇景观与乡村旅游的结合策略,包括如何协调村镇产业发展与旅游功能,如何调整现有的村镇空间形态来提供游客活动场所,如何将原有的建筑功能进行置换以适应旅游活动等等,其中重点研究山地村镇的建筑环境与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之策,探讨山地村镇改造的特殊要求与特定方法,同时为川西南、黔西北等地山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论文分六个章节:   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对论文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解析,确定基于乡村旅游的山地村镇改造的研究对象及范围,并对研究思路和方法做出总结,为论文的展开奠定基础。   第二章阐述乡村旅游及山地村镇改造的相关理论及改造实例,分析影响村镇旅游开发的主要因素,乡村旅游对山地村镇发展的意义,以及山地村镇的景观特征,探讨山地村镇乡村旅游开发的相关评价标准。   第三章探讨重庆市近郊村镇旅游性更新改造的现实意义与市场特征,对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市场背景、政策背景、资源背景,以及近郊村镇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重庆市近郊村镇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通过对现有相关理论的分析和研究,以及对国内外村镇改造经验的总结,针对山地村镇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造原则,从以人为本、生态化、总体控制的多层次改造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探讨基于乡村旅游的山地村镇改造的前期规划的相关内容,并重点研究基于旅游驱动机制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第五章以山地村镇改造的总体策略、村镇外围空间改造策略、村镇公共空间改造策略、建筑设施改造策略和社区参与等五个方面作为研究内容,从村镇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探讨基于乡村旅游的山地村镇改造的具体措施。   第六章结语。总结全文,即对基于乡村旅游的山地村镇改造的原则、前期规划、改造策略等方面的结论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砖是一种古老的建筑材料。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从一种传统的砌筑材料逐渐转化为框架体系下的填充材料,甚至仅被作为建筑的覆面层材料。尽管砖因自身材料属性限制而在当代建筑中
针对传统思维指导下环库地区的规划建设,出现的一系列水库及环库地区的水文和生态系统问题,以水库自然生态特征为基点和前提,提出转型思维,即设计结合自然的环库地区空间规划策略
平改坡规划就是在建筑结构许可的前提下,将现有的低层或多层平顶楼房改建成坡型屋面,并对外立面进行修整,达到改善住宅性能和建筑物外观视觉效果的房屋修缮行为。平改坡应该
在铁路客运站这个复杂的系统中,站前广场作为铁路客运站与城市相结合的重要媒介,承担着衔接多种交通方式换乘、保证客流顺利集散的任务,对确保整个铁路客运站系统的高效运转
19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速,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了城市生态环境失衡、环境质量下降。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进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奥运、全运等盛会的顺利举办,我国体育建筑进入了高速的发展时期。作为大型基础性设施,体育建筑的建设和维护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如何提
伴随着直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变迁以及房地产市场的逐步成熟,大型化与规模化已经成为当下重庆住区发展中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规模住区的迅猛发展不但改变了居住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和过程中,城乡统筹与协调发展是当今社会需要研究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论文立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在上海市松江区城乡统筹与协调发展规
在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推行建筑节能设计迫在眉睫。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公共建筑的建设量与日俱增的同时,能耗量也在逐年进行递增。2005年颁布并实施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佛山的自然气候条件对本土建筑的影响。紧接着论文通过城市等级规模理论作为依据,深入探讨了从清代初期至民国年间佛山城市空间的形成和演变进程,从宏观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