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空间的改造与更新——以旅游文化和景观营造为指向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94918572317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及其聚集的载体,其空间结构和功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发生着相应的演变。构成城市整体的各个空间单元,在城市发展的不同时期,所表现的客观形态和所承载的社会功能也发生着变化。由于水陆交界的优势环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因而,世界上大多数的城市都产生于水陆交接之地。它不仅是城市形成时期最早的人类聚居点,更是城市不断发展和成长的动力之源。但是由于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滨水区这一特殊的城市空间区域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环境的破坏、产业的转型,使滨水空间丧失了亲和力,成为了城市废弃之地和远离城市生活的场所。然而,城市滨水区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地域风貌、延续城市历史文化、彰显城市特有个性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思想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复兴城市滨水区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 国内已有的对滨水区改造更新活动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和遗憾。主要问题在于,当我们认识到滨水区的特殊作用后,无法很好的组织规划各个要素和空间结构,不能充分发挥滨水空间应有的潜力。本文就从该空间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入手,以旅游文化和景观营造为导向,分析组成空间的各个要素,关注如何改造和更新原有要素,创造良好外部空间环境,使滨水空间得到复兴和再生,使该区域满足城市新阶段的需要,为城市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研究的现状和方法做了介绍;第二部分从城市滨水空间自身的发展历程出发,对其结构和功能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对城市滨水空间更新的定位和价值进行了阐述;第四部分对国内城市滨水区改造更新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滨水空间改造更新的方法和重点;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对本文研究的总结和扩充。
其他文献
二郎山隧道施工中遇到了高地应力区、大暗河及洞口松散堆积层等地质问题,该文简要介绍在这些地段中所采取的工程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