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生活里的景象是小说作品的常态,作家在致力于小说创作的同时总是不能避免地把自身体验带进作品之中,王安忆也不例外。在多年的小说写作中,她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偏爱”溢于言表,在以上海这座城市为大环境的依托下,也成功地阐释了自己眼中独特的上海想象。 在在本篇论文中,我们能看到王安忆对上海世相的解读,寻常百姓的生活最普遍,它代表了作家对平凡人生的关切,里弄里的群生群像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场景就犹如身临其境,作家把想象不断放大,读者也不断跟进作家的视角。上海有庸常人生,但也不乏精雅趣味,如果说《富萍》讲的是涓涓细流般的“外来户”的坚韧顽强的可歌故事,那《天香》描摹的天香园就是对上海含蓄的一种想象,传统与现代是对峙还是包容,就要交给时间来证明。每代人对上海的感触都是不同的,这和他们所处的时代有关,《启蒙时代》里的南昌们是青春觉醒的一代,他们折射出的上海想象是有关精神的成长,在“革命”中受到的洗礼是任何时代都无法体验的,《遍地枭雄》是城市中的边缘群体对于自我身份以及归属的一次探寻,他们在追求与渴望的路上不慎踏入深渊,最终无奈还是要回到原来的生活轨迹中来。 第一章分析王安忆小说中对于世俗与家常中的上海世相的描写,详细说明了狭窄弄堂中的局促人生、人情冷暖中的上海式算计、市井气息中的上海“芯子”,从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世故写实描绘上海生活;第二章主要是从《启蒙时代》、《长恨歌》、《富萍》、《上种红菱下种藕》、《遍地枭雄》为主要文本,通过分析王安忆这几部作品中对上海的认同,重点分析了作为上海外来人“进城”的身份尴尬与漂移、身份固守与都市文化的认同、生存困境中自我身份的追寻;第三章从上海的前世与另类怀旧、现代空间与都市生存、传统与现代交汇的精神困境入手,阐述了王安忆小说中的上海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