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转染促进骨膜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骨膜牵张成骨新技术,为牙槽骨缺损及其它骨缺损寻找新的修复方法,并通过在骨膜牵张成骨的模型上局部应用Ad-hBMP-2,评价其在骨膜牵张成骨过程中的作用,以寻找一种缩短骨膜牵张成骨疗程的新方法。 方法: 实验一,选用16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将自制的骨膜牵张成骨装置牢固固定在兔的一侧下颌骨体部外侧面,术后原位固定7d,于术后第8d对术侧下颌骨骨膜牵张两次,每次1mm。从术后第9d开始每4d牵张1mm,连续牵张20d,最终将骨膜牵离骨面7mm。另一侧未手术的下颌骨作为空白对照侧。于术后第28d,35d、42d和56d随机处死4只动物。取下颌骨标本,并通过X线摄片、组织学检查和新生骨量分析观察牵张间隙新骨形成的情况。 实验二,选用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只。按实验一所述方法建立下颌骨骨膜牵张成骨的动物模型并进行牵张,术后动物下颌骨于原位固定7d,于术后第8d对术侧下颌骨骨膜牵张两次,每次1mm。然后随机选取一组动物,在牵张侧牵张间隙内注射100μl滴度为1×1010pfu/ml的Ad-hBMP-2病毒液,为Ad-hBMP-2治疗组;另外一组16只未注射Ad-hBMP-2病毒液,为单纯骨膜牵张组。从术后第9d开始每4d牵张1mm,连续20d。术后第28d,骨膜被牵离骨面共7mm。分别于术后35d、42d、56d和84d,随机处死8只动物,包括4只Ad-hBMP-2组和4只单纯牵张组。取动物标本行X线摄片、组织学检查和新生骨量分析,结果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头影测量方法评估不同年龄段正畸拔牙与非拔牙矫治方式对安氏Ⅱ1类错颌患者上气道的影响,进而指导临床矫治的实施。  方法:  回顾性整理分析40例于2011年1月
采用上颌窦底提升术,改善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种植区骨量不足的问题。通过考察24例上颌后牙种植修复需行上颌窦提升术的病例,探讨与上颌窦提升术紧密相关的上颌窦局部解剖形态、手
目的: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factor,HIF-1)是氧依赖的转移活动因子,它在肿瘤血管形成和细胞凋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5-氟尿嘧啶和顺铂对口腔鳞癌细胞的抑制作
找着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  核心素养:健康生活。  给 把 力  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 ——居里夫人  加 点 料  1.扫描二维码,观看有趣的《猪猪侠》片段。  2.时空建议:午休后,爸爸和宝宝在客厅进行游戏。  3.延伸问题:宝宝,你认为“大侠”是什么样的?  我们的双手是一对好搭档,如果我们让一只手“休息”,另一
期刊
目的 体外扩增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诱导MSCs为类Schwann细胞。逆转录病毒载体法使MSCs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并稳定表达,观测转染后荧光表达强度及
牵张成骨是当前治疗颌面部发育性或创伤性畸形的新生手段,其分子生物学机制目前还未完全阐明.该研究采用四点弯曲细胞力学加载系统,以成骨样细胞株MG-63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