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放疗鼻咽癌的经验及近期临床观察结果。方法连续收集接受螺旋断层放疗的鼻咽癌患者57例,按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Ⅰ期5例,Ⅱ期15例,Ⅲ期31例,Ⅳa期6例。鼻咽癌原发病灶(pGTVnx)及转移性淋巴结(GTVnd)处方剂量64~76Gy/32~33F,高危区(CTV1)58~66Gy/32~33F,低危区(CTV2)49.5~60Gy/32~33F。患者以不同的频次于治疗前接受MVCT扫描,根据自动配准结果计算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通过公式计算出CTV外扩范围(MPTV)。根据RTOG/EORTC标准,在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1个月评价急性反应,同时观察近期疗效。结果随访2~18个月,中位随访9个月。鼻咽肿瘤pGTVnx、转移淋巴结GTVnd、CTV1及CTV2的平均剂量分别为70.3Gy、69.7 Gy、60.5Gy和54.1Gy。平均治疗时间为476.1±65.9秒。患者在X、Y、Z轴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381mm、1.589mm和0.895mm,计算所得MPTV为3.92mm、4.22mm和2.77mm。皮肤急性反应发生率:1级77.2%,2级14.0%真3级5.3%;口腔黏膜急性反应发生率:1~2级96.5%,3级3.5%;急性腮腺损伤发生率:1级49.1%,2级45.6%,无3级损伤;患者体重平均降低11.0%(0%~22.2%)。11例原发病灶完全缓解(CR),38例部分缓解(PR),8例病灶稳定(SD);在有淋巴结转移的43例患者中,14例CR,25例PR,4例SD;鼻咽原发灶和颈部转移淋巴结消退率分别为86.0%和90.7%。无肿瘤局部复发,2例患者出现肝转移,1例患者出现骨转移。结论鼻咽癌螺旋断层放疗治疗时间短,具有较好的剂量均匀性及较陡峭的剂量梯度,可更好地保护正常器官。通过图像引导技术可纠正放疗摆位误差,同时为CTV-PIV外放边界提供了依据。严重的皮肤、黏膜及唾液腺急性反应发生率低,同步综合治疗患者耐受性较好。目的使用螺旋断层放疗机MVCT及自适应系统观察鼻咽癌病人的腮腺和脊髓实际剂量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选择5例经螺旋断层放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每例均接受70Gy/33次处方剂量。每间隔3次治疗,在MVCT图像上重新勾画腮腺,每间隔1次治疗校正脊髓位置,共计130次。通过螺旋断层放疗系统自带的自适应软件计算腮腺及脊髓实际受照剂量。结果左右腮腺的平均体积在治疗结束时分别缩小42%和33%,腮腺的V1平均升高26.0%和31.4%,D50平均升高15.8%和17.3%,脊髓最大剂量平均升高1.23%。结论在鼻咽癌放疗过程中,腮腺体积缩小导致受照剂量增高,而脊髓的最大剂量改变不大。为了保护关键器官,以自适应放疗技术持续监测其解剖体积和剂量变化,并选择性地重新制定计划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