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Patatin的异源表达及酯酶性质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7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atatin是一种马铃薯糖蛋白,因其优越的溶解性、起泡性、乳化性、抗氧化性和抗癌等蛋白特性以及不同于一般贮藏蛋白的酯酰基水解酶活性,具备广阔的应用潜能,且随着我国马铃薯主食化的快速发展,使其在食品领域备受关注。但它在天然马铃薯中含量较低,提取纯化方法复杂且制备成本高,使其酶学特性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这也制约了其在食品、医药等行业的广泛应用,因此它的制备方法、酶学性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目前通过真核、原核表达系统进行外源蛋白表达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已通过此方法制备出大量性质优良,利用率高的酯酶。因此本研究拟利用马铃薯源酯酶基因patatin分别在大肠杆菌和毕赤酵母两种表达系统中进行异源表达,研究该酶的表达系统构建和表达条件,之后进行酶学性质的系统探究,研究其对于天然底物的作用效果,对其分解产物进行初步探索,以期为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利用开辟新道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Patatin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Patatin基因进行同源序列比对、进化树分析和稀有密码子分析,预测其基本理化性质:该蛋白由386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42.49 k Da,属于亲水性蛋白,存在信号肽、跨膜域等。2.Patatin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构建及表达。从马铃薯块茎中克隆基因patatin,与载体p ET-28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转入Escherichia coli BL21(DE3)宿主中诱导表达,并确定patatin-E的最佳诱导培养条件:诱导温度为24°C、诱导时间为26 h、初始p H为7、诱导剂IPTG浓度为20μmol·L-1、接种量为10%、装液量为100 m L、转数为180 r·min-1;同时确定最佳培养基为SB培养基;确定最佳培养基外加营养组分:10 mmol·L-1葡萄糖、5 mmol·L-1酪氨酸以及10 mmol·L-1Mg Cl2,在此组分下,patatin-E总酶活力提高了6.2倍。纯化后patatin-E的比酶活力达到18.68 U·mg-1,纯化倍数为85倍,回收率达70.2%。产率:100 m L的培养基中可产29.35 U的纯酶。3.Patatin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构建及表达。将目的基因与载体p GAPZα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转入Pichia pastoris X-33宿主中分泌表达,并确定patatin-P的最佳培养条件:培养温度为28°C、培养时间为144 h、初始p H为8、接种量为2.0%、装液量为100 m L;同时确定最佳培养基外加营养组分:50 mmol·L-1蔗糖、50 mmol·L-1酪氨酸以及10 mmol·L-1Mg Cl2,在此组分下,patatin-P的酶活力提高了2.2倍。纯化后patatin的比酶活力达到1.63U·mg-1,纯化倍数为8倍,回收率达85.7%。产率:100 m L的培养基中可产219.91U的纯酶。4.Patatin酶学性质分析及对天然油脂分解作用初探本章对两种表达系统制备的patatin的酶学性质进行探究。首先,最适反应条件。patatin-E与patatin-P的最适反应温度均为37°C,最适p H均为9,patatin-E的反应时间为25 min,patatin-P的反应时间30 min;其次,蛋白的稳定性。二者在30-90°C的温度范围及6.0-9.0的p H的范围内均较为稳定,残余相对酶活力仍高达60%以上;在常温放置28天酶活力仅下降30%左右,所以贮藏稳定性较好;Al3+、Mg2+和Fe2+对酶活有显著促进作用,Ni2+、Fe3+对蛋白活性抑制效果最明显;除乙酸乙酯和氯仿外,大部分有机溶剂对酶活影响不显著,该酶有较好的有机溶剂耐受性;EDTA、SDS、β-巯基乙醇和DTT对酶活性有抑制效果,对patatin-E的活性抑制效果更为明显;最后,底物特异性。二者对短链底物(p-NPC2和p-NPC4)水解能力均较强,对长链底物(p-NPC12和p-NPC16)仍有一定的水解活性,二者均与p-NPC2的亲和力最高,Vmax分别为49.75 mmol·L-1·min-1和50.00 mmol·L-1·min-1,Km分别为1.01 mmol·L-1和1.14 mmol·L-1;该酶具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且对于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天然油脂水解活性更高。对比发现,二者的稳定性较好,patatin-E的贮藏稳定性更好,而patatin-P对于化学试剂的耐受性更强。综上所述,patatin基因在大肠杆菌系统中胞内表达,诱导培养26 h,在毕赤酵母系统中则为分泌表达,培养需要144 h;patatin-E比patatin-P的比酶活和纯化倍数高,但后者的纯化回收率更高且产率是patatin-E的7.5倍。研究结果有助于降低发酵成本、大量获得高生物活性且稳定的patatin,这将有利于实现它的工业化生产;同时对其酶学性质的充分研究,并且发现patatin既具备酯酶又具有脂肪酶的双功能活性,可使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其他文献
乳粉贮藏的环境条件影响其质量,储存不当会引发蛋白、脂肪和乳糖之间的化学反应,导致乳粉结块、褐变甚至产生异味。因此,探究环境条件对乳粉质量劣变的影响非常重要。本文研究了环境水分变化引发的乳粉化学变化,以酪蛋白、乳清蛋白、乳糖为原料构建模拟牛乳,通过喷雾干燥制成模拟脱脂乳粉,然后在不同水分活度(Aw)条件下储存15d,考察模拟乳粉的水分吸附过程、乳糖结晶、糖基化反应以及蛋白质结构变化,分析乳糖结晶和糖
学位
全球工业化发展导致的土壤镉(Cd)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玉米(Zea mays L.)作为一种重要的饲料和粮食作物,对Cd的耐受性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较大,因此,解析玉米耐Cd遗传基础,培育玉米抗Cd品种成为目前应对Cd污染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一套具有广泛遗传变异的327份玉米自交系组成的关联群体为材料,利用水培法,通过测定Cd处理下(CdCl2200mg/L)幼苗叶片中丙二醛含量(MD
学位
新鲜马铃薯中蛋白含量仅占1.6%-2.1%,而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Potato protease inhibitors,PPIs)约占蛋白总量的50%,但就产量而言,单位面积的马铃薯蛋白产量仅比小麦低,是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而且马铃薯在淀粉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蛋白废液,若直接排放,会浪费资源并且污染环境。因此如何利用淀粉副产物,改善蛋白功能性,并拓宽PPIs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
学位
甘薯在我国种植面积广,营养丰富,有一定的保健功能。但是甘薯储藏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腐烂、出芽、冻伤,加工品质下降。将新鲜甘薯加工成甘薯干能延长保存时间,并可改善甘薯的颜色,但不当的加工和储藏条件中常易导致其发生褐变,严重影响产品的品质。目前关于甘薯加工储藏过程中的颜色变化的机理少有研究。本文对甘薯干生产中的蒸制、干制,及其成品储藏过程中的颜色、Vc含量、总酚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5-羟甲基糠醛含量
学位
玉米种质资源是选育玉米品种的基础,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不仅可以揭示种质资源的遗传特性,为育种家选材提供信息,为后续的种质改良与创新提供参考,同时也是开展关联分析、挖掘优异等位基因等研究工作的基础。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标记已被广泛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使用SNP标记可以清晰地划分出群体结构,解析遗传多样性。由
学位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因具有预防“三高”、恶性肿瘤、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脂肪增长等功能而引起科技工作者的关注。CLA是由亚油酸异构酶(linoleic acid isomerase,LAI)催化亚油酸转化而成。微生物催化产生的CLA产物单一、安全系数高且稳定,但是LAI的催化性能还有待加强。本研究以痤疮丙酸杆菌CICC10864(简称为P.acnes)
学位
根毛能够增加植物根系的表面积,在植物吸收外界水分及营养物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微丝骨架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并且是调节根毛生长的关键因子,然而微丝骨架调节根毛生长的分子机理尚不清楚。AtADF8是拟南芥一种微丝解聚蛋白,前人发现其在根毛中特异性表达。本实验揭示了AtADF8调节根毛生长的作用,具体结果如下:1.通过三引物法鉴定了Atadf8纯合突变体。通过载体构建获得AtADF8::GFP/Ata
学位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是一种新型高级氧化技术,本课题组已在前期研究中证明该技术对壳聚糖具有显著降解作用。同时,壳聚糖分子链稳定性与其分子量直接相关,相关研究表明,壳聚糖原料分子量不同导致其降解过程呈现不同的趋势。因此,研究壳聚糖原料分子量对壳聚糖脉冲放电等离子体降解过程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基于以上原因,本论文以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为处理技术,黏均分子量分别为727.4(LMWC)、2038.6(MMW
学位
光合作用产生碳水化合物,这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例如,蔗糖、葡萄糖、果糖以及糖醇等,可以从“源”端运输至根、雌蕊、雄蕊、种子等“库”端异养组织中,供给能量和物质;同时也可以作为信号分子,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或者在非生物胁迫下作为渗透调节物质缓解植株的伤害。这些可溶性糖在植物组织、器官和细胞间的转运是由不同类型的糖转运蛋白家族介导,其成员众多,演化机制复杂。玉米(Zea mays L.)是世界上
学位
发芽是提高豌豆品质的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一定条件下的发芽处理后,豌豆苗可增加维生素含量及其生物利用度,从而可以增强生物学效价和保健功能。同时,为了增强芽菜的功能成分,紫外辐照是常用的手段之一。但目前关于紫外辐照对豌豆苗功能成分的影响以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本论文基于转录组和蛋白组学对紫外辐照处理提高豌豆苗抗坏血酸和黄酮含量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紫外辐照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