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近来普遍认为肿瘤的进展受间质微环境的影响。肿瘤间质微环境由细胞外基质、血管、炎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构成,它与肿瘤实质之间形成复杂的信号通信。而且,肿瘤间质还可为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有益的信息。近年的研究表明,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s,MFs)可能在浸润性癌引起的宿主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而CD34~+间质细胞在正常组织中广泛表达在肿瘤间质中出现缺失。本实验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探讨肌成纤维细胞和CD34~+间质细胞在正常食管以及食管上皮内瘤变、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分布特点,以及肌成纤维细胞和CD34~+间质细胞在食管癌间质中的表达可能具有的病理学意义。材料与方法:标本来源:食管癌手术标本85例,上皮内瘤变病例12例,正常食管10例(其中2例正常食管取自法医尸检),所用标本取自汕头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对标本进行ASMA、hCD、CD34、CD31以及CD3、CD20、CD68染色。染色结果:肌成纤维细胞的免疫染色为ASMA~+/hCD~-,CD34~+间质细胞免疫染色为CD34~+/CD31~-。对SMA的染色强度进行分级,阴性(-),间质无ASMA~+/hCD~-细胞表达;中度(+),间质少量ASMA~+/hCD~-细胞散在分布于肿瘤间质中;重度(++),间质大量ASMA~+/hCD~-细胞密集成束成网分布于间质中。分别用CD3、CD20、CD68标记间质中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然后在高倍镜下直接对阳性标记细胞进行分类计数。用CD31标记血管内皮细胞,直接计数5个高倍视野下的微血管个数,然后取其平均数为肿瘤间质的血管密度。用SPSS软件对肿瘤间质中肌成纤维细胞的表达强度进行分析,评价其表达表达强度和与大体类型、肿瘤浸润深度、转移、组织学分级、微血管密度、淋巴细胞浸润等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食管和食管上皮内瘤变病例只有粘膜下腺体周围表达肌成纤维细胞。正常食管各层均有CD34~+间质细胞表达,在粘膜固有层较少表达,粘膜下层表达于食管粘膜下腺周围,似与肌成纤维细胞形成双层鞘状结构,在肌层分布于平滑肌细胞之间,在外膜层呈成束或网状表达。在食管上皮内瘤变炎症明显病例,粘膜固有层CD34~+间质细胞数量明显增加。8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77例(90.6%)有肌成纤维细胞表达,在食管癌间质中则不见CD34~+间质细胞。间质中肌成纤维细胞的表达强度与间质淋巴细胞的浸润数量呈负相关(P<0.01),与间质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浸润性食管癌间质中CD34~+间质细胞则出现丢失,肿瘤间质肌成纤维细胞的数量与肿瘤间质淋巴细胞的浸润数量之间存在反相关,与间质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提示该细胞在限制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和促进肿瘤血管形成方面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