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东南地区位于四川盆地油气聚集带上,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历来是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以往在研究该区域志留系地层时,重点都在下统的龙马溪组深黑色页岩层,该层位属于优质烃源岩,因此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相对而言,石牛栏组则往往被忽略。但是随着近年来对石牛栏组勘探的不断深入以及钻井过程中不时出现的工业性气流,令研究者相信,川东南志留系石牛栏组也具有重要的勘探前景。由于志留系末期受广西运动的影响,川东南地区志留系地层仅残留下统的龙马溪组、石牛栏组(小河坝组)以及韩家店组,石牛栏组与小河坝组属于同期异相沉积。其中,石牛栏组为本次研究的目标层位,主要为浅海陆架基础之上发育起来的碳酸盐台地沉积,岩性为灰色钙质页岩与薄层生物灰岩、泥灰岩互层,在局部地区上部夹瘤状灰岩和生物礁灰岩,分布于川南-黔北地区。本次论文研究中,通过露头、钻井以及地震资料等进行三级层序和四级层序的划分,构建目标层位层序格架。综合研究区内的多处剖面露头调查、岩芯观察、测井、地震剖面精细解释等,识别沉积相、微相划分标志,最终划分石牛栏组具体沉积相带。在层序地层的基础上结合地震相研究,精细刻画研究区平面沉积相带展布,建立沉积模式。结合常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单井沉积相分析,研究储层成岩演化特征,揭示成岩作用与储层物性的控制关系,分析储层孔隙类型、成因、分布及其控制因素,揭示孔隙演化规律及物性变化的特点。最终结合储集体的宏观展布、物性变化、成岩演化、孔隙结构特征等多方面研究,综合评价有利相带及有利储层分布区,为油气的深入勘探提供良好的科学指导。研究获得的成果认识主要有如下几点:(1)本次研究根据露头、钻井以及地震资料等,结合地层叠置模式认识和层序关键界面寻找和最大洪泛面特征研究等,将研究区划分为了2个三级层序,分别为下部SS1(早期)与上部SS2(晚期),并进一步划分为8个四级旋回。(2)对于研究区志留系石牛栏组沉积相与沉积模式的演化,认为在黔中古隆起以及海底盆地不均衡抬升及其后续发展中,川东南地区在黔中隆起北缘的北部坳陷出现碳酸盐岩潮坪,继续往北则是浅海开阔台地沉积以及台地边缘相沉积带,向南则慢慢过渡为陆棚沉积。(3)结合岩石学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石牛栏组储层在成藏与掩埋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相对较为简单的成岩演化过程,然而这些成岩作用对储层孔渗性主要起破坏作用。石牛栏组储层的压实压溶和胶结作用非常强烈,造成储层致密,储集空间较小,渗透性也较差。而且这两种成岩作用主要发生在有机质大量成熟之前,在有机质成熟分解释放CO2和有机酸的时候,岩层已经非常致密,制约了酸性流体对石牛栏组储层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