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林业事业飞速发展,森林生态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我国森林资源在面积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下,依然面临生产力水平无明显提高、森林可采资源少、木材供需矛盾突出等现实问题,这些都制约着进一步满足社会对森林不断增长的多功能需求。因此,开展树种配置对森林多功能影响的模拟与综合效益评价研究,有助于从源头上解决森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森林经营长期效益和短期收益之间的矛盾,从而维持长期生态稳定性的同时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本文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及其混交配置模式的南亚热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马尾松纯林常规模式(M1-1)、马尾松纯林密植模式(M1-2)、红椎纯林模式(M2)、马尾松-红椎同龄混交模式(M3)与马尾松-红椎异龄混交模式(M4)对木材生产、固碳功能、生物多样性等多功能的影响。利用样地调查、专家访谈的方法分析森林群落结构及功能,采用样地调查、PICUS模型模拟与预测的方法确定森林的木材收获量和碳储量,采用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原理对不同树种配置模式森林经营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并探索了其对贴现率、木材价格、采伐成本等不同因素的灵敏度,最后综合评价不同树种配置模式下的森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表明:(1)在天然更新能力方面,马尾松-红椎同龄混交模式天然更新能力最强,红椎纯林模式天然更新能力次之,马尾松-红椎异龄混交模式天然更新能力居中,而马尾松纯林模式天然更新能力最差。在林下生物多样性方面,马尾松纯林模式林分林下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红椎纯林模式林分林下物种多样性最不丰富,其混交模式林分林下物种多样性居中;在混交模式林分中,同龄混交模式林分较异龄混交模式林分林下物种多样性更丰富。(2)不同树种配置模式下木材生产和碳储量有明显差别。从木材生产来看,年均单位面积木材生产量排序为马尾松密植纯林(13.41 m3/ha/a)>马尾松-红椎异龄混交(13.21 m3/ha/a)>马尾松常规纯林(13.11 m3/ha/a)>马尾松-红椎同龄混交(8.00m3/ha/a)>红椎纯林(6.83 m3/ha/a)。从碳储量方面来看,年均单位面积碳储量排序为马尾松-红椎异龄混交(2438.12 kg/ha/a)>马尾松常规纯林(1624.62 kg/ha/a)>马尾松密植纯林(1581.94 kg/ha/a)>马尾松-红椎同龄混交(1490.81 kg/ha/a)>红椎纯林(1049.62 kg/ha/a)。(3)在模拟期内,五种树种配置模式按照净现值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马尾松-红椎同龄混交(106697元/公顷)>红椎纯林(103044元/公顷)>马尾松-红椎异龄混交(96285元/公顷)>马尾松密植纯林(91261元/公顷)>马尾松常规纯林(88952元/公顷);五种树种配置模式的内部收益率均高于设定的资金的机会成本。(4)在敏感性方面,木材价格提高1%,净现值提高1.41%;采伐成本下降1%,净现值提高0.27%;贴现率下降,会引起净现值指数级上升,且贴现率越低,净现值越敏感。对于不同树种配置模式,马尾松-红椎异龄混交模式对于木材价格变动最为敏感;马尾松纯林模式对于采伐成本变动最为敏感;红椎纯林模式和马尾松-红椎同龄混交模式对于木材价格和采伐成本的变动均处于居中;马尾松纯林模式对贴现率变动最敏感,马尾松-红椎同龄混交模式对贴现率变动最不敏感。总体来看,马尾松-红椎同龄混交模式能够更为均衡地发挥森林经济与生态效益,具有较好的推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