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三维转化头影测量法对河北地区正常(牙合)者的颅颌面部硬组织解剖标志点间线距和角度进行测量,分析这些线距和角度与咬合垂直距离(Occlusal Vertical Dimension,OVD)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确定OVD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114例于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拍摄CBCT的河北地区成人患者,年龄20~38岁,其中男性46名,平均年龄31岁;女性68名,平均年龄30岁。纳入标准:牙列完整(第三磨牙除外);存在稳定咬合关系;成人或颅颌面生长发育已结束;颅颌面基本对称;侧貌协调;无颞下颌关节疾病。排除标准:患有牙周疾病;存在正畸、正颌、唇腭裂治疗史;患有系统性疾病。将CBCT影像数据以DICOM格式输出到Dolphin Imaging 11.9软件中,把三维影像转化为头颅侧位片和正位片,并确定14个颅面部硬组织标志点。测量标志点间的线距和角度,获得21项测量项目,每组数据由1名研究者以10天为间隔测量3次,取平均值。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对所有测量项目的同一测量者3次测量所得结果进行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分析。其次对所有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采用均数(`X)和标准差(SD)进行描述,若服从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性别差异进行比较;若不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性别间差异。然后对前鼻棘点到颏下点的距离(ANS-Me)与其他测量线距之间的相关性、面下角(LA)与其他测量角度之间相关性的进行统计学分析,若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服从正态分布则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最后通过相关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测量指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得出相应的回归方程。结果:1、所有测量线距男性均大于女性,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测量角度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前鼻棘点到颏下点的距离(ANS-Me)与蝶鞍中心点到鼻根点的距离(S-N)、耳点到眶点的距离(Po-Or)、鼻根点到前鼻棘点的距离(N-ANS)、前鼻棘点到后鼻棘点的距离(ANS-PNS)、鼻根点到左侧眶点的距离(N-Or L)、左侧眶点到前鼻棘点的距离(Or L-ANS)、右侧关节点到颏下点的距离(Ar R-Me)、左侧关节点到颏下点的距离(Ar L-Me)、右侧下颌角点到颏下点的距离(Go R-Me)、左侧下颌角点到颏下点的距离(Go L-Me)、右侧眶点到左侧眶点的距离(Or R-Or L),共11项测量线距具有相关性(P﹤0.05)。以ANS-Me为应变量(Y),以上11项相关测量线距单独作为自变量(X)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相关的线性回归方程。3、面下角(LA)与面中心角(CA)、下颌角(GA)均存在显著线性相关(P﹤0.01),将LA作为应变量(Y),CA、GA分别作为自变量(X)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相关线性回归方程。结论:1、河北地区男女正常(牙合)者颅面部硬组织标志点间线距男性均大于女性,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河北地区正常(牙合)者的ANS-Me与S-N、Po-Or、N-ANS、ANS-PNS、N-Or L、Or L-ANS、Ar R-Me、Ar L-Me、Go R-Me、Go L-Me、Or R-Or L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些相关线距可以指导临床更精确的恢复咬合垂直距离。3、河北地区正常(牙合)者的LA与CA、GA之间均存在显著线性相关,CA、GA可以作为临床确定咬合垂直距离的参考指标,提高恢复咬合垂直距离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