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温室效应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等影响加剧,气候问题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关注,它关系到各个国家的根本利益,各国也相应实施温室气体减排措施以配合联合国的减排方案。从《京都议定书》2005年在世界范围内开始生效,世界各国便将CO2作为商品在国际碳排放市场中展开贸易。中国作为实施清洁能源发展机制项目规模最大的国家,积极参与到国际碳排放贸易当中。面对2012年之后京都时代的到来,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看法不一:欧盟表示需要有条件的接受第二承诺期;而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部分发达国家则拒绝接受;而中国等许多发展中国家则表示《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是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关键时期,均表示会接受。因此,在当前形势下研究国际碳排放贸易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介绍国际碳排放贸易的理论基础,展开对国际碳排放发展的回顾,阐述国际碳排放贸易发展的机制和特点,提出中国现阶段以及2012年后如何应对国际碳排放贸易发展的策略,通过分析国际碳排放贸易对中国产生的具体效应,得出对中国经济的具体经济影响。其中,对结构效应分析则运用实证模型分析,引入三次多项式的简化模型,通过回归模型分析2001-2010年中国30个省的碳排放量、人均GDP、第二产业GDP占总体GDP的比例,论证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碳排放量之间的效应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量增长趋势受到两个方面影响:一方面,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应将第二产业产值比例调整到适合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同时又在环境承受能力的范围内;另一方面,碳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增长呈正比,而与单位GDP能耗呈反比,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调整产业结构,逐步改善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通过提高能源利用率来降低单位GDP能耗;同时通过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共同建立碳排放交易系统,逐步增强对中国经济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