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宣布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至2005年的绝大部分时间实行了事实上(de facto)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虽然2005年7月21日中国再次宣布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重大调整,但至2006年9月4日,人民币兑美元为7.95元,相对于汇改前2005年7月21日的8.27元只升了3.7﹪,由此,外界一直认为人民币并没有从钉住美元汇率制中退出,实行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针对这一现象,国内外学者各自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的解释及对策,却使问题变得更为扑朔迷离。本文从一般的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出发,结合中国的特殊的国情,力图说明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全文共分5章。
第1章为绪论,说明文章的主题,选题的背景,写作的思路及创新之处。
第2章综述了与人民币汇率制度密切相关的几种汇率制度选择理论。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学术界对汇率制度理论的研究出现了一个高潮,新文献不断涌现。特别是近十年来,墨西哥金融危机、东亚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危机的相继爆发,使经济学家关于汇率制度的看法发生了深刻变化。汇率制度在资本流动条件下的可持续性和对危机的预防,成为判断一国汇率制度是否适当的重要标准。本章介绍了侧重于论述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如“原罪论”、“害怕浮动论”以及关于“退出战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分析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第3章分析了人民币增强汇率灵活性的必要性。本章首先分析了人民币自1994年宣布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一直“浮”而不“动”的直接原因,接着指出其深层原因可以从“原罪论”出发得到解释,并且指出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制度应该增强灵活性,即有增强灵活性的必要性。对于必要性的论述分别从人民币汇率制度自身变革的需要、OCA理论(Optimum Currency Area,即最优货币区理论)、“退出策略”和汇率制度与资本自由化的关系等四个角度进行。
第4章论证了人民币增强汇率灵活性的可行性,对于可行性的论述是从“原罪论”及其两个扩展理论的比较中完成的。
第5章指出增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浮动性会有相应的风险,主要分析了货币替代风险。并且指出,对比金融中心国家的情况,要摆脱“原罪”束缚及防范和解决货币替代风险,只有通过人民币的国际化,为此,指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三步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