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微尖的场发射电子能谱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michelle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日益发达的社会里,信息显示器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是最早的,最成熟的,也是性能价格比最高的信息显示技术,但CRT存在体积庞大,笨重等缺陷。场发射显示技术是能够保留CRT显示质量,并使之平板化的重要的平板显示技术。 场发射阴极是场发射平板显示的关键,深入理解场发射的机制是开发高效场发射阴极的基础。但是至今为止,只有金属的场发射理论即Fowler-Nordheim理论是人们普遍接受和公认的。其它材料如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等的场发射过程有时并不遵循Fowler-Nordheim理论。硅材料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半导体材料,研究硅材料的场发射机理有助于深入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场发射机制。场发射电子能谱是探索场发射机理的重要的工具。 本文利用金属的场发射理论,结合半导体能带理论,计算了n型硅的场发射电子能谱,并与n型硅场发射电子能谱的实验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半导体硅的场发射机制。首先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了金属尖端的电场分布,在此基础上,求得了硅微尖的近似电场分布。根据硅微尖的电场分布,计算了硅的能带弯曲,并结合会属的场发射电子能谱基础,得到了硅的场发射电子能谱。对温度、掺杂浓度、介电常数等因素对硅场发射电子能谱的影响进行了讨论。计算得到的结果基本与实验结果相符合。同时对实验和计算结果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讨论。
其他文献
氮化锆(ZrN)薄膜具有高硬度,高化学稳定性等优异性能,在很多领域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致密性是影响薄膜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磁控溅射由于离化率低而难以沉积高致密度的薄
学位
近年来,双光子吸收效应的研究成为令人关注的热点,双光子吸收效应在频率上转换激射、光学限幅、双光子荧光显微和成像、三维光信息存储、光学微加工以及光生物学等许多领域展示
费米原子气体冷却至简并区技术的突破,为量子液体的研究打开了方便之门。超冷费米原子气体的获得使得实验家们很容易得到高简并状态的纯费米气体。随着磁场Feshbach(费施巴赫)
利用第一原理平面波赝势的密度泛函理论,对CaO和SiC的结构性质、电子性质和它们在高压下的弹性性质,热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其中对于CaO的研究偏重于弹性性质的研究;对于SiC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