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左翼电影运动中,电影音乐尤其是电影歌曲的创作是成果最为丰硕的一个领域,这些歌曲不仅在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并且许多歌曲传唱至今,成为人们怀旧情结中的一部分。左翼电影和电影歌曲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特殊的时代背景使歌曲的主题烙上了时代的印记。左翼工作者坚持将音乐作为斗争的“武器”,他们所创作的电影歌曲兼具政治性和艺术性,是我国歌曲创作史难以磨灭的一笔。本文对左翼电影歌曲的歌词从文本、主题、题材、美学意义等多方面,分析总结歌词的文本特点,试图对歌词文本的内涵和深层意义进行挖掘。第一章介绍了左翼电影歌曲的产生和歌词的发展过程。左翼电影歌曲为配合电影叙述和表达,根据它们在电影中的不同分布和作用,分为主题曲和插曲两种,而主题歌和插曲在本篇论文的歌词分析中,被大量举例。歌词这一概念虽然自古便已有之,但是现代歌词却是从左翼电影歌曲开始被人们所广泛认知和接受,因此左翼电影歌曲可谓是现代歌词研究的最佳范本。第二章从左翼电影歌曲歌词的主题、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吸收运用和左翼音乐工作者与“靡靡之音”的争论三方面,分析歌词的特色。20世纪30年代,民族矛盾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矛盾,反帝反封建和抗日救亡成为歌词所要表达和践行的主题。在歌词的具体创作中,词作者受到传统诗歌文学的影响和熏陶,在歌词的建构中合理性地运用意象等表现手法,为歌词这个特殊的文学样式增加了文学性。同时代,左翼音乐的救亡观念与黎锦晖的都市音乐观念产生矛盾和冲突,时至今日,这种矛盾冲突还在研究者中引起争论,艺术本是百花齐放,但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救亡的思想压倒其它,黎锦晖的都市音乐创作,将音乐看成启蒙的方式的观念,与左翼音乐工作者提倡的“武器”说形成了分歧。第三章从都市和乡村地域上的社会的整体观照,研究歌词文本对社会的整体性感知,其中也能察觉词作者对于都市和乡村文化不同的情感。选取了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和女性的形象,从歌词中分析人们在特殊的时代大潮面前的心境和他们的转变。第四章是对歌词所体现的现代美学意义进行分析,左翼电影歌曲配合电影主题和时代的需要,重视“救亡”主题的表达,但在后人的研究中“启蒙”的价值被忽略,认为“救亡压倒启蒙”。本文试图对被低估的“启蒙”价值进行分析,从而肯定“启蒙和救亡的双重变奏”。左翼歌曲依托于左翼电影,产生于都市,必然受到都市的现代性影响,但是知识分子和农民这两类主要移民的城市生活体验,使他们更加怀念乡土情怀,在歌词上就体现了现代性和传统性的并存。深入了解历史和文化,客观地分析,在对历史的回顾中感知历史,了解文化,在时代的发展中超越历史,是一切历史研究,包括本文在内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