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士兵是我国国防建设的中坚力量,士兵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部队的战斗力,以及平、战时的应急反应能力。经过征兵时的心理检测入伍之后,士兵的心理健康水平仍会随着艰苦封闭的军事环境、繁重的训练任务、单调贫乏的娱乐生活等诸多应激源而发生变化。然而,应激源并不会直接作用于躯体,它必须通过个体的认知评价及应对才能产生生理心理反应。本研究试图从广大基层士兵着手,探讨应激生活事件、自我效能以及社会支持的认知评价特征及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提高部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目的是:1.通过对基层部队士兵的普遍调查,了解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2.将被调查者根据入伍时间分为新兵组和老兵组,进行组间比较,研究不同服役时间士兵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以及服役时间对心理健康的影响。3.调查士兵的应激生活事件、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的认知评价特征及其应对方式,综合分析以上各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探讨建立一套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体的心理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及其在我军基层部队中的应用前景。本研究的结果如下:1.该部士兵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比军人常模要高,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较低,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该部士兵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然而与地方常模相比,除人际敏感和抑郁外其他因子分都显著高于地方常模。由此可见,即使是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军人群体较之一般人群,仍是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发生的高危人群。2.不同服役时间的士兵之间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有显著差异。新兵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基本与地方常模相似,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军人常模,具有显著性差异。反之,老兵的SCL-90各因子得分与军人常模相近,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他因子分都无显著性差异;而与地方常模相比,除抑郁因子分以外都具有显著性差异。3.新老兵之间的认知评价特征较为接近。只有主观应激、客观社会支持上呈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服役时间不同所致。在服役的不同阶段,对士兵心理影响较大的应激生活事件的频度和影响程度也有较大的区别。可见不同服役时间的士兵具有其各自的心理特点。4.主观应激和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呈负相关,而自我效能感、主观支持和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呈正相关。主观应激事件、自我效能感及主观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状况都具有主效应;主观应激事件与主观社会支持之间还具有交互作用。本研究的结论:军人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应引起医务人员和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不同服役时间的士兵表现出在心理健康水平和认知评价特征方面的各自特点,提示我们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辅导训练。士兵的认知评价特征及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加强部队认知评价疗法为主体的干预措施的研究,对提高部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