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方强农场常年以稻麦轮作为主,每年水稻种植面积约4.5万亩,农业种植一直是农场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中水稻生产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农场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农场因水稻病害造成的损失逐年增加,其中又以纹枯病和稻瘟病最为严重,一般年份减产5~10%,严重时达30%以上。本农场现有优质稻米生产基地4个,有机稻米生产基地1个,从生产成本、品质、环境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迫切需要形成较为成熟的水稻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为增产保质提供技术支持。经多年田间调查分析表明,方强农场水稻纹枯病是否流行,种植技术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其中水稻群体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和肥水管理等对纹枯病的流行起着较大的影响;其次是品种因素,品种的抗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害的严重程度,本农场种植品种中发病最重的品种光灿1号,平均病株率为3.4%,最轻的品种为盐粳5号,平均病株率为0.5%。而稻瘟病能否流行,气候条件是最重要的因子,由于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多,病菌变异分化比较快,生产上很难育成具广谱抗性的水稻品种,因此夏季7~9月的温度与降雨,尤其是9月初温度、降雨和日照的多少直接关系到稻瘟病的流行程度,在适温条件下,降雨量与病害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近几年,方强农场稻瘟病以2015年发病率最高,达0.74%,这与当年的低温、寡照和长时间阴雨天气密切相关。针对我场生产实际,为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对其病害的防治用药要求具备低残留、环境友好、绿色高效等特点,同时考虑充分利用先进科技减少用药过程中的附带损失,以提高防效,减少污染。对市场上生物药剂及其复配剂筛选结果表明,供试生物药剂及其复配剂对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与市场常用化学药剂相当,可以替代常规化学药剂进行推广使用。在使用相同药剂情况下,植保无人机的防治效果略好于传统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因此在当前劳动力紧张的情况下,植保无人机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力使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