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验血、尿β2微球蛋白及肾盂尿pH值和目前临床运用最广的核素肾动态显像技术测定肾小球滤过率,以此来评价上尿路结石梗阻导致的重度肾积水的肾功能损害程度,并观察外科手术去除结石后肾功能的恢复情况。为临床上遇到这类病人时,可以有一个手术方式选择的理论依据。方法:本项研究所选取的对象是单侧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梗阻导致的重度肾积水的患者,病例来源是自2012年12月到2015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患者,总共32例。对所有的入组者入院后完善以下相关检查,如影像学检查:双肾CT、核素肾动态显像,用于明确积水引起的肾功能损害程度,双肾彩超、胸片、肺功能、普通肾图、心脏彩超、血液常规、尿液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β2-MG排外其他系统方面的疾病。所有研究对象都采用外科手术处理结石,术中抽取肾盂的尿液行尿常规、β2微球蛋白,根据肾盂尿pH值分组:A组:pH值为5.0~6.0;B组:pH值为6.1~7.0;C组:pH值>7.1。并与术后3个月复查核素肾动态显像,对比术前与术后GFR的变化,以明确肾功能恢复情况。通过检验所得的肾盂尿pH值,对比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肾功能的变化情况,明确肾盂尿pH值与肾功能的关系。同时选取轻、中度肾积水的单侧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GFR值分为三组,对比其血、尿β2微球蛋白的情况,明确其肾功能损害程度。将所有的数据如血、尿β2微球蛋白、肾盂尿pH值、术前GFR、术后3个月复查的GFR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需要用统计学处理的数据全部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如果P值<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项研究通过对32例研究对象入院后行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测定其GFR后发现,其中的20例提示有功能,12例提示无功能,平均的GFR为15.1±5.1ml/min。术后三个月复查核素肾动态显像,其中23例肾功能完全或部分恢复,9例结果提示肾功能无明显改善,14例复查B超提示肾脏明显萎缩,术后平均GFR为21.5±11.4ml/min,术后的肾功能较术前有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例因家属要求于术后1年行肾切除手术,术后病理示见少量的肾小球和肾小管,其结构紊乱,肾间质纤维化。2、通过手术当中穿刺留取的尿液做尿液常规检查,根据检验的pH值划分为三组:A组:pH值为5.0~6.0,总共10例,入院行核素肾动态检查的结果提示肾脏有显影,提示肾脏还有功能,平均GFR为:20.2±0.9ml/min,3个月后复查的结果提示肾功能完全或部分恢复,平均GFR为:33.6±9ml/min。B组:pH值为6.1~7.1,共10例,入院行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其中的2例结果提示为无功能肾,平均GFR为:16.2±3.5ml/min;3个月后复查平均GFR为:21.7±6.2ml/min,其中1例术前提示为肾无功能的患者术后恢复少量显影,说明肾功能有部分恢复。该例患者为51岁男性,可能因为年龄较大,肾功能恢复较慢,具体恢复情况有待长期观察。C组:pH值>7.1,共12例,术前的平均GFR为:9.9±3.1ml/min,3个月后复查平均GFR为:11.2±4ml/min。其中的10例入院行核素肾动态显像结果未见明显显影,提示为无功能肾,其中的2例在解除梗阻后复查可见部分显影,测得GFR>10ml/min,术后复查仍然未见显影中的8例中有2例术中发现为肾积脓,先行I期肾造瘘术,择期行II期处理结石,其肾盂尿pH值均为8,考虑为感染所致。通过对比三组术前及术后的肾功能检测结果,均说明肾功能均有所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3、根据本项研究结果,重度肾积水患者的血、尿β2微球蛋白的含量较对照组的含量明显升高,说明同时存在肾小球、肾小管的功能损害,对于术后肾功能没有恢复或者恶化的患者,其术前血清β2-MG含量均大于5.2mg/L,尿β2-MG含量均大于1.2mg/L;但是尚有部分患者的肾功能术后有所改善,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临床上碰到上尿路结石梗阻导致的重度肾积水患者,不能仅凭其GFR<10ml/min而判定肾无功能,而切除肾脏。2、不能以尿pH值大于7.1判断肾脏无功能,而切除肾脏。3、术前应综合分析各项检测指标,以判断肾功能的可复性。其中血、尿β2微球蛋白的含量的明显增高可作为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