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别给予中风后上肢痉挛的患者电针治疗和按肌张力高低给予个体化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对比观察二者对痉挛程度的影响,从而优化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新思路。方法:1、选择符合标准的中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组)和治疗组(低频穴位电刺激组)2、二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电针组)给予良肢位电体针治疗,针刺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电针仪选择2Hz连续波,刺激强度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宜,每次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28天;治疗组(低频穴位电刺激组)根据肌张力高低分为4级,给予个体化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选穴清冷渊、臂臑、手三里、外关、郄门、内关、鱼际、大陵,应用第三代屈伸肌交替低频脉冲电治疗仪,选择50Hz断续波,刺激强度以患者出现抬腕和屈腕动作为度,每次30min,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第7天、第14天、第21天进行再次评定,根据新的分级给予新的治疗方案,连续治疗28天。3、分别于疗前、疗后应用表面肌电信号、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ROM测量、Fugl-Meyer评定法、Barthel ADL指数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CSS进行评定。4、统计软件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结果:1、二组患者疗后sEMG特征值MAX、IEMG均有升高,与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MAX、IEMG的差值(疗后高于疗前)高于对照组,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Ashworth痉挛量表经Ridit分析,治疗组可信区间不重叠,ROM测量、Fugl-Meyer量表、Barthel ADL指数评分显示治疗组差值(疗后高于疗前)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显示治疗组差值(疗后低于疗前)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可有效缓解上肢痉挛,改善中风后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其临床疗效优于电针组;2、根据中风后上肢肌张力的高低进行分级,分别给予不同的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方案,进行个体化治疗,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了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