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多生理信号的跨时间脑力负荷检测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fei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力负荷指在一定时间段内执行特定任务所付出的认知资源。研究表明脑力负荷过载或欠载都会导致人因失误,通过对操作者的脑力负荷进行监测,可以使任务执行效率和生产安全性都得到大幅提高。但在目前的脑力负荷识别研究中,识别正确率和时间鲁棒性都有提升空间。本研究拟通过多种生理信号,探索更多对脑力负荷变化敏感的特征,并利用混合特征实现脑力负荷分类识别,探究提高模型时间鲁棒性的方法。
  本研究共招募了20名健康被试,每名被试需完成两次间隔48小时以上的实验,每次实验需要被试执行不同难度的脑力负荷任务并采集脑电、功能性近红外光谱、眼动和心电4种生理信号。在全部实验结束后对脑力负荷敏感特征进行提取和筛选,构建脑力负荷分类模型,并采用静息态归一化等策略提高脑力负荷分类模型的时间鲁棒性。
  在脑力负荷敏感特征提取与筛选阶段,本研究得到了如下结论:枕区、中央区与前额叶位置的部分频带的功率谱密度可以对脑力负荷状态进行有效区分,且时间分辨率较高,可以及时地测量出脑力负荷变化;瞳孔直径、眼跳持续时间、眼跳幅度、眼跳平均加速度等特征可以对脑力负荷状态进行区分。利用静息态归一化后的相对瞳孔直径对脑力负荷变化敏感,且在跨时间实验中的结果具有一致性;氧合血红蛋白浓度与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准确地区分不同脑力负荷状态,但需要较长的采样时间;本研究对心率变异性进行了时域分析,其中正常R峰之间的平均间隔可以区分不同脑力负荷状态。
  在建模与分类阶段,本研究对比了逻辑回归、随机森林、线性支持向量分类和Nu支持向量分类4种机器学习算法的性能,最终选取线性支持向量分类算法建立脑力负荷分类模型,输入特征为98维脑电特征与2维眼动特征。可以在兼顾分类正确率的同时,利用较短的采样时间(1s)和较少的特征维数(100维)对脑力负荷进行准确分类。利用单次实验数据作为测试集,分类正确率达到了94.25%,利用跨时间数据作为测试集,分类正确率达到了85.51%。
  本研究从多种生理信号中探索出更多的脑力负荷敏感特征,并使跨时间的脑力负荷分类正确率相对近年来的研究有所提高,在脑力负荷测量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为实时脑力负荷测量设备的研发提供了算法上的帮助。
其他文献
CRISPR-Cas适应性免疫系统为细菌和古细菌对抗噬菌体和质粒入侵提供了核酸序列特异性的防御机制,分为TypeⅠ至TypeⅥ六种类型,其中TypeⅡ、TypeⅤ和TypeⅥ系统的效应蛋白为单个蛋白组成,而其他类型Cas蛋白由多个亚基组成。在噬菌体感染细菌的过程中,细菌的Cas效应蛋白例如Cas9或者Cas12a在RNA指导下通过PI(PAM-interacting)结构域识别靶向dsDNA的PA
癫痫是十分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中难治性癫痫仍然难以通过药物或手术得到有效控制。以电刺激为手段的神经调控技术已经在治疗帕金森、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中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果,而近年来新兴的闭环电剌激通过对大脑状态的实时检测而决定释放反馈电刺激的时间,有望提高电剌激的治疗效果,因此日益受到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的关注。但闭环电刺激在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研究和应用仍面临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如何设计低能耗高性能的闭环刺
终末期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危害严重,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终末期肾病患者主要通过血液透析(血透)这一治疗手段维持生命。因此,为血透患者提供更准确的预后模型,是终末期肾病医疗服务提升与血透患者精准管理的基础与重要依据。然而,现有研究主要基于单次、静态的患者体征构建预后模型,缺乏对多次、动态的时序特征的有效分析,无法全面、精准预测血透患者疾病进展情况,难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有效的决策支持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医院信息系统的日益普及,患者的临床资料得以电子化记录和存储。这些临床数据能够反映患者的身体状况,为患病严重程度评估和疾病风险预测提供重要依据。临床预测模型是基于医学数据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建立的疾病诊断和预测工具,能够为医生诊断病情、制定治疗管理方案以及进行医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在临床实践中,医学样本往往数量较少且数据不完整,容易导致机器学习算法
当今的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已经能够在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和基因等不同尺度水平上呈现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或功能代谢信息。然而,不同的成像模态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将不同成像模态和尺度水平上的生物医学影像信息进行融合是生物医学影像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深入开展生物医学影像融合技术研究对临床影像学诊断、病变的精确定位、放疗计划的设计、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和疗效评估等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临床价值。  本论文对
脑机接口研究中常利用神经电生理信号对运动参数进行解码,而将肌电作为解码对象的相关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人、猴子等实验动物上。由于小鼠有多种基因模式可供使用,在小鼠上进行脑机接口相关研究可以为下一步进行特异性神经元神经解码奠定基础。本文作为脑机接口预研究,重点研究小鼠尾端前肢区(Caudal Forelimb Areas,CFA)、喙侧前肢区(Rostral Forelimb Areas,RFA)的局
学位
人体平衡能力是身体综合机能的一种表现。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平衡能力趋于下降,导致跌倒的风险越来越高。我国正处于严重老龄化的边缘,跌倒导致的老年人受伤和死亡比例居高不下。而在人体的平衡能力中,动态平衡能力相比于静态平衡能力在跌倒风险上具有更为紧密的联系。因此,人体动态平衡能力的筛查对于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减轻我国医疗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上通行的平衡能力测试方案仍然是量表法为主。量表法测
传统光学显微镜受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其分辨率难以达到200nm以下。超分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成功打破了光学衍射极限,提高了光学显微镜的空间分辨率。在各种超分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中,结构光照明荧光显微成像技术(SIM)的成像速度快,激光功率低,特别适合观察活细胞内亚细胞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过程。但是,用SIM观察活细胞内亚细胞结构及其动态过程仍具有挑战性,因为这不仅需要荧光探针可以特异性地标记活细胞内的亚细
多发性硬化症(MS)的发生发展伴随着复杂的病理学现象,同时涉及多种免疫细胞的参与,人们对此疾病的机理性研究存在众多的争议,相应的临床药物研发也是进展缓慢。此外,由于MS早期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区,使用临床常用的MRI成像技术难以实现MS的早期诊断。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了基于靶向髓系细胞的方式用于诊断和治疗MS的策略,但如何特异性地靶向调控这些细胞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直观在体揭示这些细胞在MS病程中的
生物识别技术(Biometrics)是近些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与传统的身份识别技术相比,生物识别具有隐秘性高,加密性强,不易复制等优点,近些年来伴随着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的发展,能否使用脑电信号进行生物识别受到关注。目前已有的研究多基于静息态(Resting-state)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等脑电信号,仅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