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罗氏沼虾缅甸引进种和浙江本地种及其杂交种的生长性能与SRAP分析 为改良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的养殖特性,将缅甸引进种群(BP)和浙江本地种群(ZP)杂交,获得了4个杂交群体,A、B、C、D分别为BP(♀)与ZP(♂)、ZP(♀)与BP(♂)、ZP(♀)与B(♂)、ZP (♀)与A(♂)的杂交子一代。比较BP、ZP、A、B、C、D6个不同群体的繁殖和生长性能,结果表明,BP、B、C、D的抱卵率显著高于ZP和A群体,BP、A、B、D平均出苗量显著高于ZP和C群体。在快速生长期(8月2日~9月28日)BP群体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ZP、B、C群体,A群体显著高于ZP、B群体,D群体显著高于ZP群体;其他时期各群体间差异不显著。应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对BP、ZP、A、B、C、D6个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其多态位点比例分别是60.3%、55.6%、60.7%、63.3%、61.9%、64.1%,遗传多样指数(Ho)分别为0.185、0.175、0.196、0.192、0.193、0.197。以上结果表明罗氏沼虾缅甸引进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浙江本地种,同时通过杂交可提高遗传多样性,改良养殖性状。 2.罗氏沼虾单对交配亲本与杂交F1代的RAPD标记及分离方式分析 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罗氏沼虾缅甸引进种和浙江本地种及其一对一杂交产生的F1代的分离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双亲及F1群体的遗传结构,并初步评估该群体在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中的应用前景。结果显示,50个RAPD随机中有9个可扩增出多态性位点,共产生47个位点,其中22个有多态性,占总位点的46.8%;其中9个位点符合孟德尔分离比例,可用于遗传连锁作图;13个为偏分离位点,其中1个为异常分离位点。克隆分析该异常分离位点发现,其大小707bp,与已知序列同源性极低,其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父母本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3857,双亲与F1代间的距离分别为0.3182和0.2073。以上结果表明,F1群体可以作为作图群体应用于罗氏沼虾遗传图谱的构建;RAPD标记在构建罗氏沼虾遗传图谱时存在位点较少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