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开发式扶贫战略之一,国家科委于1986年提出并在广大农村地区实施了科技扶贫的战略举措。科技扶贫的宗旨是通过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从而使得贫困地区的小农经济模式得到改革,农民的文化科学素质、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开发水平得到提高,商品经济得以发展,最终达到使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目标。 科技扶贫具有以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为依托、注重提高个体素质、合力扶贫等特点。先进成熟且实用的生产技术、技术的推广传播、针对科技扶贫成效的监督评价,这是科技扶贫的三个基本要素。技术筛选、推广传播、激励、监督、评估等构成了科技扶贫的运行机理。 目前国家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过程当中,而科技扶贫模式现在仍处于不断探索与完善的阶段,对于科技扶贫的运行机理、条件、路径等,理论界还只有较少的研究成果。虽然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为科技扶贫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不同依据,但始终未在一个明确的框架内对科技扶贫进行研究,对于科技扶贫模式的界定也没有一致的观点。与此同时科技扶贫承担着改变贫困落后地区生产力的重任。因此,为了进一步推进科技扶贫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探索形成规范的科技扶贫模式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科技扶贫模式的创新就显得十分必要。 随着近年来山西省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与性质发生变化,科技扶贫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山西省阳泉市地处山西省东部、太行山西麓,是山西省所辖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本文选取阳泉市的农村科技扶贫模式创新实践为例,依次介绍阳泉市科技扶贫模式的实施与发展、存在的问题、科技扶贫模式创新背景、模式创新的成效等情况,并对其科技扶贫模式创新所取得的成效进行适当评价,并分析其效果的成因。通过对于山西省阳泉市这个实际案例的分析,得出科技扶贫模式创新的基本思路:即创新机制、改革体制,把产业作为中心,把市场作为导向,把农户作为基础,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科技扶贫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鼓励、引导农民自愿参与,深化合作、获利共赢,科学可持续发展。以及科技扶贫模式创新的基本要求、目标等。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农村科技扶贫模式创新所面临的障碍,包括资金方面的障碍,人才匮乏的障碍,市场以及农民思想观念等因素。最后在全文理论分析及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农村科技扶贫模式创新的政府主导与农户主导两条可行路径。 文章按照“理论构建-案例分析-得出结论”的逻辑顺序展开,以阳泉市的科技扶贫模式创新实践为切入点,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实地调研公众对于科技扶贫社会效应的满意程度、以及对山西阳泉市的科技扶贫模式创新过程的剖析,从而得出利于扶贫开发模式创新的一些可行办法以及符合山西农村科技扶贫实际情况的创新选择。以期能够达到为新时期山西省乃至全国创新农村科技扶贫模式、探索建立长效反贫困机制提出适当政策建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