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城中村”出现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在快速城市化与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产生,是中国特有体制下的城市化产物。城中村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土地资源,承载城市廉价经济活动,同时作为城中村村民的主要来源,以及城市低收入外来人口的聚居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城中村建设的高强度、高密度,布局凌乱,缺乏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亟待改善和提高,社会治安较差等等,使得城中村潜伏许多衰败的因素。
城中村的种种利弊使得对城中村的褒贬不一,而许多城市的城中村改造,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成熟性,加上内部利益难以协调,面临着诸多困境。由于城中村的形成与发展是有着深刻的宏观和区域背景,因而城中村问题的解决也应该从宏观和区域的层次去思考。本文从城中村的历史演变,和其面临的困境入手,分析推动城中村发展与演变的内外因素,对与城中村可持续再生相关的两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一是城中村的高密度、高强度的空间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土地利用适当混合,提倡公共交通,提高公共设施的服务水平,高密度的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二是低收入人口的居住问题,由于城中村现状其承载了很多低收入流动人口,他们的居住问题的解决途径是影响城中村问题解决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由于流动人口数量庞大,和政府在这一方面的力不从心,综合其他因素,城中村是目前解决低收入人口居住问题的一个现实的最好的选择。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城市再生的方法,提出新时代背景下的城中村可持续再生的途径。城中村的再生是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是针对城中村潜在的衰败的因素,对城中村综合、全面的更新改造途径,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新,也是从经济和社会层面上的更新。城中村可持续再生是一种从区域和城市战略的角度来制定改造策略,整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改造方式,相关利益主体充分参与的,在有限的范围内,特定的情景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城中村的可持续再生应该被视为区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城中村的可持续再生途径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综合和全面的战略框架,整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改造方式,具有现实性、可操作性和连贯性;第二,多方合作的运行机制,从区域、城市和社区三个层次构建合作协调机制;第三,各相关方面的支持,包括建筑再生技术,法律和管理等方面。总之,城中村可持续再生是引导城中村问题的解决,同时也是寻求给面临着重重衰败危机的城中村带来经济、社会、物质空间和环境的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