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用现代的方法研究中医经筋理论,阐明经筋病的生理病理特征,提高经筋临床诊疗技术,推进经筋疗法临床规范化及标准化。通过研究膝关节骨关节炎经筋辨证的临床特征规律,进一步完善膝骨关节炎经筋辨证体系的内容;对足阳明经筋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回顾性研究,初步归纳该筋型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完善膝骨关节炎的中医外治辨证体系,深度挖掘祖国传统医学经典理论的闪光点,试图为传统经筋理论取得现代的循证医学依据及医学影像学的有效解释。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KOA患者基本资料及相关症状体征,根据KOA经筋辨证情况调查表及病灶分布表,对患者进行经筋辨证调查分析,描述KOA的经筋证型分布规律;对各经筋证型的影像学特征,临床特点,脏腑辨证规律进行相关性研究;并选取本次研究中最多见的足阳明经筋病变进行基于髌股关系的影像学及临床特征回顾性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卡方检验、t检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等归纳足阳明经型膝骨关节炎的影像学及临床特征。成果:本次研究共获得KOA患者180例,共208个膝关节。本次研究发现:1.单一足阳明经筋型膝骨关节炎31例,占所有经筋分型的14.9%,是单一筋型中出现率最高。阳明-三阴型是所有证型出现率最高,共37例,占所有经筋分型的17.8%。2.本研究发现常见的经筋证型在性别分布中存在统计学差异,经卡方检验,用Pearson Chi-Square, x2=12.07, P<0.007。3.本研究180例患者中,年龄最小45岁,最大75岁,平均59.70±9.68(岁);将年龄分成3组,13个单元格(43.3%)的理论频数小于5,最小理论频数2.91,采用Fisher的精确检验,x2=78.899,P<0.001,提示各经筋证型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病程长短与经筋证型进行t检验,t=-3.221,P=0.001,提示两者病程长短有统计学差异,复合型经筋病变患者病程时间更长。4.单一型经筋分型影像学病情分级主要分布在0级、Ⅰ级、Ⅱ级,复合型经筋分型主要分布在ⅢI级及Ⅳ级;常见的经筋证型(足阳明经筋、阳明-太阳经筋、阳明-三阴经筋及太阳-三阴经筋)进行秩和检验,U=58.776,P<0.05,提示经筋证型在影像学病情分级分布有统计学差异。经筋分型与KOA影像学病位分型经卡方检验,26个单元格(65.0%)的理论频数小于5,最小理论频数1.38,采用Fisher的精确检验x2203.396,P<0.05;提示KOA影像学病位分型在经筋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5.单一与复合筋型在膝关节功能评分有统计学差异,经t检验,t=4.159,P<0.05,提示复合型经筋病变lysholms膝关节功能评分更低。6.本次研究发现膝骨关节炎中医症候以正虚邪实为主:虚证证素以肾虚,肝虚,阳虚为主;实证以血瘀,气滞,痰湿为主;病位主要在肾肝脾三脏。单一型经筋病变主要与血瘀,痰湿,阳虚证素相关;复合型经筋病变主要与肾虚,脾虚,肝虚证素相关,经筋病变后期筋骨衰惫与肝肾亏虚密切相关。7.本次研究发现早期KOA患者以自觉疼痛,局部压痛为主要表现;中期可触及结节样,条索样病变,严重者发现浅表静脉曲张及胭窝囊肿;晚期有皮色改变,色素沉着等病变。8.第二部分临床研究31例足阳明经筋型KOA临床研究发现:阳明经筋型与空白组部分影像学指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髌股指数比较,阳明经筋组平均比值为1.50±0.24,空白组平均比值为1.03±0.19,经t检验,P<0.001,提示两组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髌股协调角比较,阳明经筋组平均角度为5.65±3.78,空白组平均比值为2.31±2.90,经t检验,P<0.001,提示两组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外侧髌骨角度比较,阳明经筋组平均角度为6.31±1.58,空白组平均比值为9.11±1.78,经t检验,P<0.001,提示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膝骨关节炎患者存在多种经筋证型,经筋证型与患者年龄、病程、膝关节功能评分密切相关。2.经筋证型的分布与膝骨关节炎影像学改变密切相关。随着经筋证型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影像学改变也随之变化。3.膝骨关节炎中医症候以正虚邪实为主;虚证以肾虚,肝虚,阳虚为主;实证以血瘀,气滞,痰湿为主;病位主要在肾、肝、脾三脏。经筋病变后期筋骨衰惫与肝肾亏虚密切相关。4.足阳明经筋型膝骨关节炎多发病于髌股关节,髌股关系紊乱是足阳明经筋病变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