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伦理价值取向,诚信作为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已经深入人心。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目前正沐浴在良好的教育中,他们思想道德素养的高低,诚信状况的好坏与国家的富强、民族的自强、社会的进步及大学生自我发展都息息相关。然而,受到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也出现了各种诚信缺失的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分析诚信缺失产生的原因也就成为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理论为视角来分析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成因,以教育要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这四对矛盾为主线来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产生的根源的。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为视角分析大学生诚信问题有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文共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以教育要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入手阐述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论文认为,我国教育期望公民诚信,但现实中德性的滑坡,作为环境因素对受教育者产生着不良影响,这种影响成为受教育评价和选择教育要求的重要参照因素,即便是受教育者从内心认识到教育要求的正确性,也意识到周围环境的不良,但受教育者往往采取“随大流”的策略置社会教育要求于不顾。也就是说,教育影响与周围环境的反差,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着教育影响,由此导致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第二部分探索了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不断面临那些外部灌输来的与自己原先个人经验不一致的思想观点,有的甚至是冲突的。虽然个人经验是客观的,但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个人经验的局限性,使个人的眼界和思维方式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从而使人产生心理定势,经验地对某些事物发生肯定性态度或否定性态度。值得指出的是,个人比较容易接受与个人经验相一致的教育要求,反之个体往往坚持个人经验而不愿接受教育要求,由此导致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第三部分论述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指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和谐要求与师生不和谐关系的存在以及教育要求诚信而高校有不诚信的现象,是大学生诚信缺失发生的原因。第四部分论述了教育者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从理论上看,教育者与社会要求是统一的,教育者代表着社会要求去教育人们。教育者要教育他人,自己有一个先受教育的问题,并且这种先受教育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随时随地都要进行的。同时,教育者先受教育有一个效果好坏的问题,他对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规范也有一个不断学习、理解和领会的过程。因此现实中教育者与教育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要求之间存在认识的偏差及其部分教育者人格分裂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产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