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技术进步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实现国家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随着学者研究的深入,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可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两个角度进行解读。国家经济产出的变动不仅依赖于物质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等要素的投入,同时还依赖于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水平的提升。基于既定的技术水平下,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必须依赖于技术效率改进这一背景,有关技术效率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20世纪90年代后期,东盟10国与中日韩3国会晤形成的东盟“10+3”合作机制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成为东亚区域合作的主体机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除日本之外的“10+3”合作机制内其他国家,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与发达国家依旧存在巨大差距,这是我们不容忽视,且必须正视的问题。然而,有关东盟“10+3”地区的技术效率研究却较少得到研究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仍十分必要。本文的主要目标是探讨东盟“10+3”地区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并试图进行分析说明。由于受到资金与技术等各方面的限制,通过与各个国家开展有关新技术及其新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或者通过引进包括资金、技术等在内的外商直接投资,发展中国家能够有效地缩短与前沿发达国家间的技术差距。而且,人力资本要素也是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迁的主要来源。因此,本文从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以及人力资本要素四个方面分析各自对技术效率变迁的影响。具体地说,本文使用1993-2013年间东盟“10+3”地区1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实证分析了该合作机制内技术效率变迁的影响因素。为了便于分析,本文依据世界银行数据库统计资料,以经济发展水平为基准,将东盟10+3地区划分为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运用Frontier4.1软件,本文依次进行了计量模型设定检验,生产函数投入要素产出弹性、技术效率变迁路径分析,以及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东盟“10+3”区域内生产无效率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实际产出与潜在最大产出的差距,主要来源于技术的非有效性;技术效率水平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总体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生产要素产出弹性也不相同。最后,在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探讨中,不同地区要素表现存在差异,为我国在东盟10+3区域发展进程中的政策选择,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