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统一Wilson病评定量表(UW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24h尿铜、副反应量表(TESS)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对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及肝豆灵联合rTMS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⑴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4例WD患者随机分为肝豆灵治疗组31例、rTMS治疗组31例和肝豆灵联合rTMS治疗组(联合治疗组)32例,治疗过程中肝豆灵治疗组剔除1例,rTMS治疗组脱落1例,联合治疗组脱落2例,最终入组90例,每组各30例。肝豆灵治疗组予肝豆灵治疗,rTMS治疗组予rTMS治疗,联合治疗组予肝豆灵联合rTMS治疗,三组同时均予DMPS排铜治疗,连续治疗6个疗程(共48天)。⑵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中医证候积分、UWDRS、HAMD、SDS、24h尿铜、TESS及HCY和CRP水平变化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⑴中医证候疗效:联合治疗组和肝豆灵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说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得到改善。联合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肝豆灵治疗组(P<0.01),并且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肝豆灵治疗组(P<0.05),表明联合治疗组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效果优于肝豆灵治疗组。⑵UWDRS:3组UWDRS分值均低于治疗前(P<0.01),说明3组患者的UWDRS评分均得到改善。联合治疗组的UWDRS分值明显低于肝豆灵治疗组和rTMS治疗组(P<0.01),说明联合治疗组改善UWDRS分值效果优于其他两组。⑶HAMD总分及疗效:3组的HAMD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表明3组HAMD总分均得到改善。联合治疗组HAMD总分明显低于肝豆灵治疗组和rTMS治疗组(P<0.01),且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两组,说明联合治疗组在降低HAMD量表评分方面优于其他两组。⑷HAMD各因子:治疗后3组在焦虑/躯体化因子、睡眠障碍因子、迟缓因子、认知障碍因子、绝望因子与治疗前对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对比:(1)联合治疗组与肝豆灵治疗组:在焦虑/躯体化因子、睡眠障碍因子、迟缓因子、认知障碍因子两组对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2)联合治疗组与rTMS治疗组:在焦虑/躯体化因子,两组对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睡眠障碍因子、迟缓因子、认知障碍因子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3)肝豆灵治疗组与rTMS治疗组:在各项因子两组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⑸SDS:3组治疗后的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SDS评分明显低于肝豆灵治疗组和rTMS治疗组(P<0.01)。⑹24h尿铜:3组治疗前后24h尿铜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24h尿铜值与肝豆灵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rTMS治疗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肝豆灵治疗组与rTMS治疗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⑺HCY:3组治疗后的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HCY水平与肝豆灵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rTMS治疗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⑻CRP:3组治疗后的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CRP水平与肝豆灵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rTMS治疗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⑼TESS:治疗2疗程末,联合治疗组与肝豆灵治疗组不良反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肝豆灵治疗组与rTMS治疗组不良反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疗程末,3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3组研究安全性均较高。结论:⑴肝豆灵联合rTMS治疗改善肝豆状核变性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肝豆灵治疗组和单纯rTMS治疗组;⑵肝豆灵联合rTMS改善肝豆状核变性抑郁障碍优于单纯肝豆灵治疗组和单纯rTMS治疗组,其中HAMD量表、SDS量表改善明显,在改善焦虑/躯体化因子、睡眠障碍因子、迟缓因子、认知障碍因子方面优于肝豆灵治疗组和rTMS治疗组;⑶肝豆灵联合rTMS能够改善肝豆状核变性抑郁障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实现的;⑷肝豆灵联合rTMS在肝豆状核变性抑郁障碍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