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法制备稀土铌酸盐微波介质陶瓷的工艺及结构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long04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稀土铌酸盐微波介质陶瓷低温烧结的研究,通常集中在低温助烧剂及液相法制备等方面。其中添加低温助烧剂虽然可以大幅降低烧结温度,但由于杂质的引入影响了陶瓷整体的性能;液相法(溶胶凝胶法)产量较低,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为此,本文中重点研究了在不引入杂质的情况下,通过添加纳米陶瓷粉体及改进烧结工艺,降低烧结温度并提升微波介电性能,详述如下:1.首先研究了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稀土铌酸盐纳米陶瓷粉体的工艺流程。以草酸铌为铌源材料制备了La NbO4、Nd NbO4及Sm NbO4三种纳米陶瓷粉体。随后以一定质量比例混入对应的固相法陶瓷粉体,成功在较低的温度下获得了纯相RENbO4陶瓷,其烧结温度比传统固相法制备的陶瓷降低100℃以上。2.以精修的方式获得La NbO4及Nd NbO4陶瓷的晶格参数,并通过复杂晶体化学键理论计算了键离子性、晶格能及键能等关键数据。通过计算和实际测试发现,介电常数εr与平均键离子性fi成正相关;品质因数Q×f0与晶格能U成正相关;谐振频率温度系数的绝对值|τf|与键能E成反相关。此外,通过对Sm NbO4陶瓷致密度的测试,总结了相对密度ρrelative对其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3.实验发现烧结温度过高或纳米陶瓷粉体添加量过大时,陶瓷的致密度反而有所下降。借助La NbO4陶瓷的实验经验,首先通过延长保温时间、增加排蜡时间等方式初步提升了Nd NbO4陶瓷样品的致密度。随后以“两步烧结法”的新型烧结工艺制备了Sm NbO4陶瓷,更加充分地发挥纳米粉体在烧结过程中的生长推动作用,并且在多个较低温度下获得了生长较为致密的Sm NbO4陶瓷。
其他文献
自石墨烯首次发现以来,其优异的电学、光学特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石墨烯具有宽带吸收以及高载流子迁移率的特性,使其在光电探测领域备受瞩目。随着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类比二维石墨烯材料,涌现出了具有各种特性的新型二维材料,它们由于受到纵向尺度的量子限制,展现出了很多传统半导体所不具备的优异光电性能,这极大的吸引了基于二维材料光电器件的兴趣。然而,原子层级别的厚度的光程使得二维材料的光吸收受限,这是本
自2004年石墨烯首次从石墨中机械剥离出来,一个新的材料领域—二维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关于二维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的相关研究呈指数增加。二维多层材料是以层内强共价键及层间弱范德瓦尔斯力结合在一起。由于维度降低所带来的量子限制效应和弱屏蔽效应赋予二维半导体许多新奇物理效应,展示出不同于块体材料的独特物理性质。其中二维半导体材料在多个领域都具备重要的应用前景,其优异的电学性质既可以降低功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智慧物流已经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如何适应行业转型升级的趋势、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通过智慧物流建设促进物流产业降本增效、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成为业界和政府高度关注和积极推动的重大课题。然而,我国智慧物流建设进程中依旧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制约了智慧物流的发展,突出表现为政府监管与政策扶持力度不足、行业标准制定缓慢且不完善、物流企业软硬件资源匮
由于二硫化钼具有原子级的厚度,合适的带隙大小和晶圆级批量制造的潜力,因而高性能的单层二硫化钼场效应器件在构造下一代原子级薄的数字集成电路方面具备极大的潜力。本论文主要从二维材料的场效应器件的加工、性能优化、原型器件的制备,以及二维材料器件的大面积制备与垂直集成方面开展工作。首先,我们发展了一种可控的、非破坏性的原位氧掺杂单层二硫化钼的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氧掺杂浓度在20%-25%以下可调。氧以一种取
异质非等径随机粉体颗粒在压制致密化生产过程中,模腔内部颗粒的变形特征及规律很难认知。传统的方法就是通过试验法反复测量压坯致密度,这样不仅耗费时间,而且增加了生产成本。本文运用JAVA编程语言构建了随机非等径粉体颗粒(以铜-钨粉体颗粒为例)在工程实际中复杂的自然堆积真实状态以及通过有限元分析MSC.MARC从微观角度出发,模拟了粉体颗粒在压制成形过程中的状态,以期发现粉体颗粒在压制变形中的特征规律,
作为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技术,粉末冶金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生产高性能结构材料及复杂零件,具有切削少、易加工等特点。粉末冶金零件成形的重点是粉末压制工序,对压制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能够降低产品开发成本。数值模拟的关键在于材料本构模型的建立,其中修正的Drucker-Prager Cap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粉体压制过程中的屈服阶段。但是由于粉体本身的复杂性、其参数需要通过单轴压缩实验、巴西圆盘实验和模压实验
自然界中人体的松质骨可根据应力场进行自适应的调整,形成材料利用效率最优的梯度多孔结构。近年来,人们提出研制具有密度梯度的泡沫金属以获得更优异的性能。其中,精确调控泡沫铝梯度结构是实现其性能优化的关键。本文成功制备了连续密度梯度泡沫铝,并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冷却速率、生长速率和保温时间等控制参数对泡沫铝相对密度梯度的影响。通过建立耦合熔体泡沫生长和凝固行为的数值模型,实现了对密度梯度
泡沫铝作为结构和功能一体化的代表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热学和磁学等性能,广泛应用于国防、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能源建筑等领域。但是日益严苛的使役条件亟需研究和开发更高性能的铝基复合泡沫。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被认为是铝基复合泡沫理想的增强相。但是传统的复合工艺无法获得在泡沫铝基体内均匀分散的石墨烯,严重限制了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泡沫的开发和应用。本文采用三维盐模板结合冷冻干燥和高温还原的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5G时代的来临,促使通讯器件朝着小型化、集成化和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微波介质陶瓷作为多种通讯器件中的关键材料,在卫星通讯、卫星定位系统(GPS)、移动通讯领等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低温共烧微波介质陶瓷(LTCC)在微波基板和器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LTCC材料除了需要低的烧结温度(<950℃)和与Ag电极的化学相容性之外,还需要有低的介电常数(εr<20)、高的品质因
随着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5G通信、IoT、智能可穿戴设备、智慧医疗的推广和应用,各类终端设备正逐步向微型化、高密度集成和高稳定性发展。微波通信器件的需求激增,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具有良好高频特性。与此同时也对LTCC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中的介电常数、较低的介质损耗和近零的谐振温度系数,同时还需要较低的烧结温度(通常≤950℃),并且与电极材料共烧时具有良好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