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为期4周的慢性刺激(束缚6h/天+彻夜光照2次/周)或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皮下注射构建抑郁小鼠表型,观察其在子代小鼠出生后和子代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及AKT-mTOR通路表达的变化,探索抑郁表型小鼠的传代机制及越鞠丸对子代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将Balb/c小鼠,♀/♂,各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Con,15只)及PPD模型组(Mod,15只),模型组给予慢性刺激(束缚6h/d+彻夜光照2次/w)4w;C57BL/6N小鼠,早,30只,随机各分为空白组(Con,15只)及CORT模型组(Mod,15只),模型组按照20 mg·kg-l的剂量皮下注射CORT混悬液(CORT先溶于DMSO中,然后加0.9%NaCl溶液配成2 g·L-1混悬液,最后用超声振荡20min使其溶解更均匀),两种模型的空白组均按照SPF级小鼠生活环境饲养。造模结束后分别进行行为学测试以验证模型是否成功,再于其子代小鼠出生后3w、6w及10w三个时间点对造模的父代、母代进行行为学测试,观察行为学变化。于10w后取小鼠海马部分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TOR分子表达的变化。2.在前期F0代模型建立(以下简称♀mod、♂mod和CORT mod)后,分别将F0代空白组和各模型组小鼠都与正常小鼠交配,产下子代小鼠(Con-F1,Mod-F1),在出生后3w、6w、10w进行行为学测试,用western blot法于10w最后一次行为学测试之后立即取海马部分检测AKT/mTOR分子表达的变化。3.将前期实验所得Balb/c模型组小鼠分为雌性抑郁的F1代(♀modF1)和雄性抑郁的F1代(♂modF1),两种不同模型的F1代小鼠分别与其同样模型下的小鼠的F1代进行交配,分娩后产下雌性抑郁的F2代(♀modF2,即Mod-F2)和雄性模型的F2代(♂modF2,即Mod-F2),F1代空白组小鼠与空白组小鼠进行交配产下F2代空白组(Con-F2),于F2代小鼠出生后3w、6w、及10w进行行为学测试,测试结束后立即取海马进行western blot法检测AKT/mTOR分子表达的情况。4.在第二部分中早mod F1代模型组雌性小鼠成年后,随机挑选10只进行中药越鞠丸灌胃(2g/kg)4w即YJ-F1。正常F1代Balb/c雄鼠(Con-F1)分别与正常F1代雌鼠(Con-F1)、产后抑郁F1代雌鼠(Mod-F1)及产后抑郁F1代雌鼠越鞠丸组(YJ-F1)在成年期进行一对一交配,分娩出正常F2代(Con-F2)、模型组F2代(Mod-F2)及越鞠丸F2代(YJ-F2),分别于其子代小鼠出生后3w、6w、10w进行行为学测试,测试结束后取海马部分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KT/mTOR分子表达情况。结果:1.慢性刺激模型的雌性小鼠及雄性小鼠和慢性皮质酮皮下注射模型的小鼠在其子代小鼠出生后3w、6w、10w行为测试中均表现出抑郁样行为。出现糖偏好显著下降,SPT或TST中绝望时间显著增加,NSF中潜伏时间显著增加及吃食重量显著减少等。WB检测发现mTOR分子总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磷酸化蛋白及其与总蛋白的比值显著降低。2.早年不良应激的F1代小鼠在出生后的3、6、10w的行为测试中均表现出抑郁样行为,WB检测的海马中AKT/mTOR分子表达为总蛋白不变,磷酸化蛋白及其与总蛋白的比值显著降低。3.早年不良应激的F2代小鼠在出生后3、6、10w的行为测试中均表现出抑郁样行为,WB检测海马中AKT/mTOR分子表达结果为总蛋白不变,磷酸化蛋白或其与总蛋白的比值显著降低。4.早mod的F1代雌性小鼠在越鞠丸给药4w后糖水偏好恢复正常,越鞠丸给药的F2代小鼠在出生后3、6、10w行为测试中,与Mod-F2相比均恢复正常,海马中AKT/mTOR分子表达也恢复正常。结论:1.慢性刺激(束缚6h/d+彻夜光照2次/w)4w及CORT皮下注射4w可以诱导小鼠在其子代出生后产生抑郁样行为及海马中mTOR分子表达显著降低,这种现象至少可以维持到子代出生后10w。2.早年不良应激能够诱导F1代小鼠产生抑郁样行为及海马中AKT-mTOR通路的表达显著降低,这种现象至少可以维持10w。3.早年不良应激能够诱导F2代小鼠产生抑郁样行为及海马中AKT-mTOR通路的表达显著降低,这种现象至少可以维持10w。4.越鞠丸对早年不良应激诱导的F1代抑郁表型小鼠的治疗可以缓解其F2代的抑郁样行为,并且可以恢复海马中AKT-mTOR通路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