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错误记忆研究领域,错误记忆的产生机制是困扰研究者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许多研究者曾尝试采用多种DRM范式及其变式,控制各种不同的实验变量来对之进行考察,而关于DRM范式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研究则发轫于对错误记忆产生机制的研究。1998年,Smith和Hunt首次研究并提出了错误记忆通道效应问题,即在视觉测验条件下,听觉学习转为视觉学习后会导致更低的错误再认或错误回忆,从此引发了一系列关于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实证研究。很多研究者从视觉再认测验和书面回忆测验的角度,探讨了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影响因素及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产生机制。但迄今为止,在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产生机制及理论解释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通过5个行为实验和2个ERP实验从三个角度探讨了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认知机制及脑机制。研究一在2个实验中通过运用词汇判断任务和Sternberg范式的短时记忆任务来研究视觉与听觉学习条件下关键诱词的表征形式及激活特征;研究二在3个实验中通过在编码与提取阶段分别控制一些变量,例如重复学习、呈现方式以及分散注意,以此来增强或者降低编码阶段的项目特异性加工和语义激活程度、提取阶段的监测加工,从而来探讨编码与提取阶段在错误记忆通道效应方面的影向;研究三则在2个实验中运用ERP技术探讨了不同呈现通道在编码与提取阶段的脑神经生理活动,以从更深层面上理解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内在加工机制。在研究中,作者首次从汉语语言特性的角度对错误记忆通道效应进行了分析探讨,所得的结果可以用激活-监测理论来进行解释。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可以概括为如下四点:(1)编码阶段对关键诱词的语义激活是非常迅速的,几乎是在学习同时或者学习之后立即产生的,而且视觉学习后关键诱词的表征形式倾向于字形编码;(2)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产生是编码阶段的语义激活与提取阶段的监测加工共同作用的结果,编码阶段视觉学习对关键诱词的激活水平高于听觉学习,这也导致了在随后的视觉测验中出现监测困难;(3)关于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ERP研究也进一步证明了不同呈现通道对编码阶段的相继错误记忆效应和提取阶段的新旧效应有着不同的影响;(4)与西方的研究结果不同,本研究发现视觉学习对关键诱词的错误再认高于听觉学习,这与汉语的语言特性及认知加工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