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资本和劳动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它们本身严重依赖于一个国家的制度环境及其提供的激励。“制度是重要的”这一论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同。经济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制度变迁过程。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改革进行分析。
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进行了三百多年的殖民统治,宗主国的这些制度特征必然会像基因一样传给殖民地,独立后的拉美国家继承了殖民地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文化传统。第一次世界大战和30年代的大萧条对拉美国家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造成严重冲击。拉美国家普遍意识到以初级产品出口为特征的单一经济结构的脆弱性,开始了国家干预政策和发展民族工业的初步尝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将所有的发达国家卷入战火之中,拉美国家的工业制成品供应更加短缺,这进一步强化了拉美国家发展民族工业,实施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决心。二战后兴起的凯恩斯主义、传统经济发展理论和拉美结构主义为拉美国家的进口替代发展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虽然进口替代发展模式促进了拉美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使拉美国家摆脱了对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的过度依赖,但是这种以国家干预为主要特征的内向发展模式存在着诸如忽视农村生产关系调整、寻租和腐败盛行、工业化缺乏自主创新、忽视市场机制等内在制度缺陷。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以智利经济改革为起点),一场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为指导的经济改革席卷了除古巴以外的整个拉丁美洲。拉美经济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增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拉美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贸易投资制度改革、税收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劳工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拉美经济改革促成了拉美由国家主导型经济体制向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一次广泛而影响深远的制度变迁过程。经济改革对经济增长、宏观经济环境、经济自由、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由于改革的初始条件、政府治理质量、意识形态变化及改革的制度依附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各国改革效果也存在明显差异。
拉美国家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良好表现和沉着应对,得益于90年代广泛开展的市场化改革。但是,应该看到,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还存在很多缺陷,除智利外其他国家都缺乏制度层面的改革。因此,拉美国家今后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加强制度和法制建设,增加人力资本和教育投资,加大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注重社会公平,根据本国国情进行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