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莫言的代表作《红高粱家族》以及被誉为“西方世界最具权威的中国文学翻译家”葛浩文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旨在运用语用学的关联理论,对书中部分物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关联理论作为认知语用学里的交际理论,如今被越来越多的人用于进行翻译研究。这个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关联性,其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语境效果和推理努力。在同等条件下,语境效果越强,则关联性越大;推理努力越少,则关联性越大。关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的过程就是寻求最佳关联性的过程,即听者或读者在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后,能够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问题是西方翻译家在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时遇到的典型的难题。本文在奈达的文化分类的基础上,对物质文化负载词依据小说的语言特点又做了进一步分类,并运用关联理论探讨了英译本中在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以及对物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否具有足够的关联度,是否使得译文与原文的释义相似。本文指出,实现信息在两种语言中关联度的对等或接近应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依据的指导原则和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潜在地驱使译者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的力量;译者对信息关联度的变化应有足够的敏感性,能够对关联度做出准确评估,并酌情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在该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葛译本《红高粱家族》的研究,本文发现:译者葛浩文在对物质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时,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都有所运用,但更倾向于使用归化。有时为了使译文读者既能了解原文的语言文化特色和语篇风格,又能顺畅地阅读作品,译者还会将这两种翻译策略结合起来使用。这样一来,既能保留中国语言和文化特色,又能提高在译语语境的关联度,有助于译语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语境效果和关联度也会随着翻译策略的变化而随之变化。本文认为,在当今西方文化强势入侵的形势下,译者在中国文学作品英译的过程中有义务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尽可能在英语语境中保持同汉语原文的良好关联,增强语境效果,使译语读者花费更少的推理努力就能了解到中国语言和文化,从而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