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层隧道预加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an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弱地层隧道,特别是软土隧道,采用暗挖方法修建时,由于地层稳定性能差,施工条件困难等因素,往往需要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对地层进行预加固处理,改善其工程物理力学性能,才能满足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因此,预加固的实施,对软土隧道工程的顺利施工起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基于典型淤泥地层条件下修建城市浅埋地下工程的实践,在大量文献资料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探讨分析了国内外地层预加固处理技术的种类和适用条件,以及隧道及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重点以ABAQUS有限元计算软件在ubuntu操作系统上构建的丛集系统为平台,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分析了软土隧道不采取预加固措施和采取预加固措施的围岩稳定性,以及浅埋暗挖方法的支护系统工作性能,并结合大量现场量测数据,对预加固的实际工程应用效果,以及隧道支护系统工作状况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无预加固条件下,隧道开挖引起的地面横向变形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2.5i~2.5i范围,且横向水平位移最大值与横向沉降槽的反弯点i对应;地面纵向变形主要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2.5D~3.5D范围,且纵向水平位移最大值与纵向沉降曲线的反弯点对应。   (2)无预加固条件下,隧道开挖引起的地中沉降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地中横向水平位移随着掌子面的推进而增大,掌子面通过2.0D后,趋于稳定,且位移主要集中在开挖范围;拱顶上方纵向水平位移在掌子面前方1.0D左右产生,掌子面通过2.5D后趋于稳定,且沿深度方向,中间地层存在减小纵向水平位移的缓冲带;掌子面前方纵向水平位移在掌子面前方1.0D左右产生,掌子面通过时达到最大,最大位移在掌子面中心处。   (3)运用椭球体理论,结合三维数值模拟结果,对掌子面前方土体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预加固条件下,掌子面前方1.0D范围土体出现拉应力,进入塑性,位移表现为:挤出位移最大,竖向沉降次之,洞周收敛最小。   (4)对比有无预加固条件下,隧道开挖所引起的地层位移、应力和塑性区的变化,阐明了隧道预加固后,可明显减小地层位移,将地层拉应力转变为压应力,控制地层塑性区的开展,对暗挖施工有利。   (5)运用特征曲线法原理,对软土地层浅埋隧道的预加固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取预加固措施后,改善了原有地层条件,改变了原有地层的应力应变状态,增强了地层的自承载能力,为暗挖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6)基于有无预加固条件下,隧道开挖的数值模拟结果,对嘉禾园地下通道进行预加固设计,并通过对隧道预加固后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和现场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阐述了地层预加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预加固效果明显,为通道的暗挖施工创造了条件。
其他文献
随着通车里程的增加,人们对于良好的路面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导致了对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的关注。传统研究方法虽为世界道路行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现在已经逐渐
齿板是木结构最具特色的连接件,齿板连接是轻型木结构的主要连接方式之一,明确齿板连接性能是现代木结构推广的重要内容。结合现代木结构国产化的趋势,对国产落叶松齿板接合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深入全面地发展,钢管混凝土拱桥将会在我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已建的大批桥梁面临着日常管养和状态评估等问题,本文基于结构计算和荷载试验的方法对丫髻沙特大桥
本文在总结轻骨料混凝土和橡胶集料混凝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橡胶-浮石复合轻集料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橡胶和浮石轻集料的性能及其对混凝土的影响进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近二十年来,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突飞猛进的发展,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
火灾对钢结构的主要影响是使钢材软化,而爆炸产生的应变率效应是使钢材强度提高,两种作用效果相反,两者的共同作用增加了钢结构柱稳定分析的难度。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钢结构
裂隙岩石的化学渗透与应力耦合过程的长期行为研究是岩石力学领域国际最前沿的课题之一,也是核废物地质处置、能源地下储存、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地热开发、石油开采以及坝基
学位
随着桥梁的墩高和跨度的不断增加,温度对桥梁的影响也日益显著,但目前对桥墩的日照温度荷载研究较少,各国规范不仅在温度梯度模式上存在较大分歧,同时也缺乏桥墩日照温度荷载的规
伴随着世界上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采矿工程以及核废料储存工程的建设,许多国家开展了深部岩石力学问题的研究。室内试验和现场观测表明,岩石的破坏过程与扩容密切相关,理解岩石的
近些年,钢结构被广泛用于大型工业、民业以及公共建筑设施中,但随着结构使用时间的延长,超负荷使用等问题的出现,使其出现损伤、失效等相关危害越来越多。因此,钢结构损伤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