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胃炎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大类,同时其二者存在由非萎缩性胃炎向萎缩性胃炎,继而向胃癌演变的疾病进展过程。本研究在既往慢性胃炎证候分布研究基础上,优化研究方案,以获得更加客观和符合临床实际的慢性胃炎证候分布,探索证候分布研究新方法;同时通过对胃癌早癌筛查“血清学活检”指标胃蛋白酶原、胃泌素进行测定,结合证候分布研究结果,找出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在不同证候类型中的表达差异,探索中西医结合提高临床胃癌早癌筛查率的新途径。方法:本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慢性胃炎患者四诊信息,建立四诊信息库。联合应用因子分析优化方案及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对慢性胃炎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挖掘分析,获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候分布规律及其差异。第二部分研究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检测,结合临床研究结果,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有证候类型的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表达水平进行差异性分析,对比分析慢性胃炎不同证候类型间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的表达差异。结果:①本研究共收集慢性胃炎患者合格病例1770例,其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088例,萎缩性胃炎682例;收集血清样本140份,其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57份,慢性萎缩性胃炎83份。②慢性胃炎常见的证候类型共有8种,其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常见的证候类型共有6种,依次是肝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脾胃湿热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寒证、瘀阻胃络证;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的证候类型共有7种,依次是脾胃虚寒证、脾虚湿困证、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肝郁脾虚证、瘀阻胃络证。③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病位证素依次为胃、肝、脾、心、大肠、小肠、肺、胆,病性证素依次为气滞、热、湿、阴虚、气虚、阳虚、血瘀、血虚、阳亢、痰;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位证素依次为胃、脾、肝、心、大肠、小肠、胆、肺,病性证素依次为气滞、阳虚、气虚、热、阴虚、湿、血瘀、痰、血虚。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男性多见实证、女性多见虚实夹杂证偏实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男性和女型均多见虚实夹杂证偏虚证。⑤慢性胃炎证候分布与年龄没有明显相关性,但病位证素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阶段呈现随年龄增加累及病位增多的趋势,病性证素在慢性胃炎整体人群中存在青年段以“气滞”、“湿”、“热”为主,中、老年段以“气滞”、“气虚”、“热,,为主的不同。⑥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多见肝胃郁热证和肝胃不和证,其病性证素为“气滞”与“热”,但其现症感染阴性和阳性的证候分布与病性证素分布并无明显差异。⑦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多见于肝胃郁热证,伴胆汁反流患者多见于肝胃不和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的肝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肝胃郁热证、脾虚湿困证是内镜下最易误诊的证候类型。⑧根据证候、证素分布提出“慢性胃炎分阶段论治、明确证候定治则、辨别证素判预后的”的临床诊治方法。⑨慢性胃炎患者不同证候类型间存在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表达水平的差异,其中实热类证候的差异更为显著。结论:①慢性胃炎两病理阶段的证候分布存在差异,随疾病进展呈现“虚实夹杂、由实致虚”的病机变化过程。②应用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进行胃癌早癌筛查时,可结合中医辨证,实热类证候类型比虚寒类证候类型具有更好的检测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