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人口的城市化的特点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形成的。德国工业革命促进了德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德国科技的进步。德国工业革命比起英国和法国晚一些,主要是受本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的商品化程度、农业革命解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并提高了向城市供应粮食和其他食品的能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非农业人口对农产品的需求。国家的统一和农奴制的废除,消除了人口流动的政治障碍。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把全国各个地区连成一体。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为人口流动创造了良好条件。第一,德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人口城市化时间短、进程快1870——1920年间两千多万农业劳动力进入非农部门就业,近三千万农村人口在城市定居,由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市民。德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发生质的变化。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经济结构变动与社会结构变动同步进行;第二,德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人口城市化没有重大社会障碍。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和人口向城市移民定居都是在公民权利下进行,无论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人口,只要是本国公民,就享受同等的待遇和权利,也承担相同的义务,不存在职业与身份相分离、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错位现象,农村居民较为顺利地融入城市社会。第三,德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使城市成为国家的经济中心,也成为德国居民生存、生活的主要载体,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市民权利平等的原则成为支配德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原则,从而使德国城乡二元化的结构解体,由此进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阶段。第四,德国是西方国家中率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使转移劳动力的失业工伤养老责任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分担,工人的保障由家庭保障土地保障变为社会保障,减轻转移的农业劳动力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动荡,稳定社会转型,第五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有利于转移就业的农业劳动力融入城市社会。德国劳动力转移对德国社会经济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农村人口流动,对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现代经济部门的企业成为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部门,城市社区成为容纳德国人口生活的主要载体;另一方面,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德国农业向着现代化、商品化与专业化生产迈进,使城乡社会关系,政治生活、人们的文化素质都发生了深到的变化。德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同工业化、城市化相辅相成,促进着德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