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所在的苏北盆地位于中国东部,为晚白垩世--新生代沉积盆地,油气探明储量主要集中在新生界。近几年,在上白垩统泰州组的勘探也取得重要近展。通过对泰州组自生自储油藏研究,对原油特征和烃源灶、油气充注和成藏时间、运移路径和通道、运移动力、油气分布和富集规律等分析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
首先,通过原油物理和化学特征分析,认为原油成熟度整体不高,主要来源于次凹或凹陷。海安凹陷原油隶属于同一个族群,来源于泰州组二段底部优质烃源岩,烃源岩的生源构成以腐泥型母质为主,整体为咸水、还原沉积环境,但在盐度和还原程度不同地区原油组成也有所差异。高邮凹陷北坡泰州组原油来源于泰州组二段烃源灶,生物标志物特征与海安凹陷相似;而吴堡低凸起原油来源于阜宁组烃源灶。
其次,通过对热演化史和生烃史的数字模拟、油藏流体包裹体产状特征观察和均一温度测定分析,认为泰州组主要经历持续沉降--短暂抬升--再沉降的过程,但泰州组油藏的油气充注连续。海安凹陷成藏发生在距今5Ma~0Ma,对应于盐城组沉积期;高邮凹陷成藏时间较海安凹陷早,发生在距今45Ma~0Ma,对应于三垛组沉积期。
第三,通过典型油藏的原油非均质性分析,认为泰州组一段油气主要从深凹、经斜坡,向圈闭高点侧向运移;纵向自上而下,由1砂组向2砂组和3砂组调整运移。泰州组一段储层和储层断裂复合通道是运移的主要通道。
第四,利用声波时差和地层测试等资料,对压力及流体势进行分析,认为泰州组二段的超压为该段烃源岩生成油气下排的动力。泰州组的源储剩余压差从凹陷或次凹的深部往斜坡逐渐减小,深凹部位和斜坡均具有初次运移的动力,但前者高于后者。泰州组一段在成藏期的油势由各个次凹中心向斜坡逐渐减小,次凹为相对高势区,斜坡为相对低势区,目前发现的油藏基本分布在邻近高势区的低势区。
第五,通过泰州组典型油藏解剖,泰州组自生自储油藏主要受储层展布、断层和供油单元规模等因素控制。在泰州组二段超压的封堵和驱动下油气向下运移,原地成藏或侧向运移后聚集成藏。断层一方面起遮挡作用,形成圈闭;另一方面起调解作用沟通不同砂层组。泰州组油藏主要环生油次凹或凹陷分布,供油单元的大小控制了油藏规模;成藏期晚,提高了油气聚集效率。临斜坡的二级断层控制下的断鼻、断块圈闭是油气的主要富集场所,层系上主要分布在泰州组一段、泰州组二段顶部和阜宁组一段底。岩性油藏主要发育在海安凹陷泰州组一段1砂层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