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上掀起了学汉语热潮。这一现象的兴起使得外向型学习者词典的需求增多,同时使用者对词典的编纂质量要求也提高。离合词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引起许多语言学家的重视。动宾式离合词是离合词中所占比例较大具有代表性的一类。前人对动宾式离合词的研究集中在离析形式、离析的原因和功能、以及教学法等领域,而对离合词在词典中的标注情况研究极为罕见。汉语的词类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词类和词类标注问题仍然是个老大难问题,而离合词的词类标注更是个老大难问题。王仁强(2010)基于语料库的用法模式对离合词在词典中的标注做了研究,但其研究只是建立在个别案例的基础上,并没有做大规模的语料库调查。本文以Patrick Hanks(2013)的常态与拓展理论和王仁强(2014)的双层词类范畴化模型为理论指导,以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为基础,对动宾式离合词的词类标注做了深入调查。研究表明:使用频率高的离合词处于词和短语两个语法级阶比例也高;使用频率低的离合词离析率也低,处于词的级阶频率就高而短语级阶少有甚至没有。另外,根据动宾式离合词在语料库中的使用模式调查,我们发现处于词级阶的不一定只属于动词词类,还有形、名、副等词类,而且使用频率越高,词的兼类越多;同样,处于短语级阶的使用频率越高离析形式越多。然而,词典中对动宾式离合词统一标注为短语词,并没有区分词与短语两个级阶,因而所给出的例句中动词的用法和短语的用法参杂在一起,存在误导用户使用的嫌疑。另外,对于离合词的词级阶而言,词典中将具有其他词类如名词或形容词的动宾式离合词独立标注出,换言之,该词典注意到了词的兼类情况,但其数量与实际语料库中的调查结果相比相差较大,而且兼类类型也仅局限在动名和动形两类。最后,对于离合词的短语级阶来说,我们认为对使用频率高的应基于语料库用法模式列出优势插入成分,而离析率低的可以不标注为短语,仅将其作为词语标注即可。经讨论,我们认为出现差异的可能原因有:理论上,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因受经济原则的影响,人为减少兼类;程序上,割裂了句法层面和词库层面的关系;方法上,没有做大规模的语料库调查。本文不仅对动宾式离合词在外向型学习者词典中的处理具有指导意义,更深化了汉语词类和词类标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