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祭孔乐舞是自古至今我国用于祭祀“至圣先师”——孔子的乐舞,是我国古代存留至今的雅乐舞之一。根据明、清两代遗存舞谱编排的祭孔乐舞,至今仍以“活文物”的形式保存于每年曲阜孔庙的祭孔仪式中。祭孔仪式的重头戏祭孔舞蹈表演,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依托,在祭孔仪式中发挥着独特且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祭孔舞蹈历史、动作特性和功能的分析,发现在舞蹈中保留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历代统治者对儒家精神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一直持认同与支持的态度,这主要因为孔子政治思想中“仁爱”、“克己复礼”等观念,儒学中义利观、诚信观等主张,都是符合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有利于维护他们皇权统治。也正是基于这一政治条件,间接构成了祭孔乐舞得以出现和传承的首要原因。所以文章第一章将以思想史中儒家思想的兴衰为依托,分析祭孔乐舞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从沿袭“六代之乐”发展到专用祭孔乐舞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原因,以及它在当代保存的社会价值。从明朝开始,中国的祭孔乐舞几经调整,更加丰富,趋向完整、成熟。到清代,祭孔乐舞仍是在继承明代的基础上略加修改,而今我们能看到的主要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祭孔乐舞舞谱。所以第二章以明清两代遗留舞谱为根据,结合笔者看到的,1957年中国新舞蹈艺术先驱吴晓邦先生带队亲赴曲阜录制的原民国乐舞生表演的清代祭孔乐舞的纪录片,及2006年亲身于祭孔大典中所见的真实乐舞表演,详细分析了其舞蹈动作、队形变化、道具使用、舞生心理等特点及舞蹈中反映出的儒家美学观。最后一章是关于祭孔乐舞舞蹈教化功能的论述。此章通过与前文内容相互结合,进而解读出舞蹈除具有仪式本身赋予它的仪式舞蹈的功能外,还兼具体现孔子思想和儒家精神中的“礼”、“德”教化和政治教化的功能,由此挖掘出舞蹈在体现祭孔乐舞现实意义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