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为组织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类挑战。如何成功处理好跨文化情境下的国际事务,关系到组织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能否取得成功和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组织跨国业务的成功开展与外派员工跨文化情境下处理事务的能力密切相关,这种能力被西方学者定义为文化智力。文化智力包括元认知、认知、动机和行为四个方面的能力。自西方学者2003年首次提出文化智力这一概念以来,如何提高人们的文化智力面临着诸多未加探索的领域和问题。为了进一步清晰地甄别文化智力的影响要素及其作用机理,本研究重点就两部分内容进行探索。第一部分重点探索文化智力的影响要素。首先,跨文化情境中各类因素错综复杂,如何识别出有益于培养人们文化智力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国际学生作为研究样本,主要是因为国际学生将作为全球商务未来的领导者和实践者,甄别有利于培养他们文化智力的各类因素,有着重要的现实和未来意义。结合国际学生学习实践的现状,本研究首先着眼于国际学生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活动这一深刻影响国际学生能力发展的学习经历和形式,重点剖析其对国际学生文化智力的影响;其次,如何进一步识别出个人特质,如前摄性人格,对于文化智力形成的作用影响,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对于不同个体特质文化智力形成的理性认识,关系到如何在个人特质基础上针对性培养个人文化智力的实践工作。最后,随着网络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交网络媒介挑战着人们的学习和认知模式,如何清晰辨析社交网络媒介在国际学生跨文化活动、个人前摄性人格与文化智力关系之间的不同调节效应,关系到如何正确认知社交网络在跨文化情境下的作用功能,关系到如何更好地利用社交网络促进个体文化智力的发展。本研究的第二部分内容着眼于文化智力对于个体发展的作用机理。其中,跨文化适应是所有跨文化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关系到个体在跨文化情境中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关系到是否能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文化智力对于国际学生跨文化适应发挥怎样的作用机理,需要进一步在非西方情境下进行验证研究。另外,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与个体的创新能力息息相关。文化智力的发展是否会对个体的创新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亦需进一步实证研究。基于此,本研究的第二部分内容重点研究文化智力的发展是否有益于个体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并阐释所蕴含的内部作用机理。综上,本研究将以来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跨文化活动、前摄性人格作为形成性要素以及社交网络作为调节性要素对于个人文化智力的影响,并探索文化智力对于个人创新能力培养、自我效能提升和跨文化适应等要素的作用机理。具体而言,本研究主要包括三个子研究,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研究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大胆假设,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数据收集,运用SPSS、LISERL等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验证系列假设,并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深入讨论,探讨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局限性。一是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研究了跨文化活动对于个人文化智力的发展以及通过文化智力的中介对创新能力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社交网络两个维度在跨文化活动中对于文化智力的培养所发挥的不同调节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跨文化活动对个人文化智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作用,文化智力正向影响创新能力,并在跨文化活动和个人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还重点检验了基于不同动机的社交网络应用在跨文化活动中对于文化智力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基于社交目的的社交网络应用正向调节跨文化活动和文化智力的关系,而基于信息目的的社交网络应用对跨文化活动和文化智力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二是基于个人—环境匹配理论,研究了前摄性人格对于个体文化智力的影响作用以及文化智力对于跨文化适应两个不同维度的作用机理,并检验了社交网络的两个不同维度在前摄性人格和文化智力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前摄性人格与文化智力和跨文化适应的两个维度(学习适应和社会适应)都显著正相关,且文化智力部分中介前摄性人格和跨文化学习适应两者之间的关系,完全中介前摄性人格和跨文化社会适应两者之间的关系。信息维度的社交网络使用负向调节前摄性人格和文化智力两者之间的关系,但社交维度的社交网络使用对于前摄性人格和文化智力两者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调节效应。三是基于社会认知理论,采取纵向研究方法,探索社交网络对于个人自我效能和文化智力的影响以及文化智力对于个人自我效能的反促进作用。研究发现,社交网络(信息维度和社交维度)应用正向影响个人文化智力的发展,自我效能部分中介社交网络应用和文化智力的关系。另外,研究还发现,文化智力正向反作用于个人自我效能。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主要包括:第一,丰富了跨文化情境中跨文化活动、前摄性人格、个人创新、文化智力、自我效能和跨文化适应的相关理论研究。一是验证了跨文化活动是个人文化智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丰富了文化智力的理论研究框架;二是验证了文化智力是跨文化情境中个人创新能力培养和跨文化适应尤其是社会适应的重要途径,拓展了跨文化情境中个人创新和跨文化适应的理论研究。三是探索了跨文化情境中,个人创新能力、文化智力和跨文化适应的培养路径以及跨文化活动、前摄性人格在跨文化情境中对于个体发展的作用机制。第二,将体验式学习理论、个人-环境匹配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应用于跨文化实证研究中,拓宽了这些理论的应用范围;第三,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社交网络应用方面的研究,一是探讨了社交网络作为边界条件与跨文化活动和前摄性人格交互作用后影响文化智力和自我效能的不同调节作用机理,另一方面深入探讨了社交网络对于个人文化智力和自我效能的直接影响机制。第四,本研究检验了前摄性人格这一个人特质在跨文化情境中对于个体文化智力发展和跨文化适应的作用机理,弥补了以往研究文献的不足。第五、该研究以在华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丰富了相关理论在中国这一非西方情境下的实证研究和应用检验。本研究的相关结论也为企业管理者、教育管理者和个人提供了一些实践启发。首先,管理者和个体要高度重视文化智力对于个体在跨文化适应、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复杂的跨文化情境中,为了提高个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个体在面临文化冲突等困境时的自我效能感,应当重视旨在鼓励个体参加包括跨文化活动在内的各类活动,以增强个人文化智力,提升创新能力,改善自我效能感。其次,要重视社交网络平台在跨文化商业和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再如,当个体文化智力较低时,管理者需要鼓励个体利用社交网络扩大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进行社交互动,增强跨文化交际活动对于改善个人文化智力的功效;当个体在跨文化情境中自我效能感较低时,管理者可以鼓励个体利用社交网络平台搜集和共享有关提高文化智力的信息源,直接提高个人文化智力,并进而改善个人在工作和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另外,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在跨文化情境中,个人文化智力和自我效能感的互依性关系。最后,管理者要认识到前摄性人格对于文化智力发展和跨文化适应的促进作用,以及当员工的跨文化社会适应是完成国际任务的首要前提时,个体的文化智力应首先得以改善。在员工使用社交网络时,应警醒具有前摄性人格特征的员工因过度使用社交网络而对其能力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