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着力实现产业建设与现代城市化管理的统一,大力推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融合,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路径,也是新时期社会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在现有产业研究中,基本都是从产业本身以及产业间的互动关系出发,研究范围较为宽泛,缺少从微观层面对产业和其所在城市的研究与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化升级会引起人口向企业的聚集,而人的活动对城市空间构成产生影响。本文从微观角度出发,研究企业与企业所在的城市空间构成之间的关系,重点探索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对城市空间构成的影响关系。本文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将企业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定义为企业的空间活力,将空间活力引入传统的企业活力评价指标体系中,使传统的基于企业基本信息和财务指标的企业评价体系融入城市空间活力指标,从而使评价体系的构成从企业内部指标扩展到企业内外部指标,内部指标包括企业规模、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创新能力,外部指标包括企业的空间活力。论文通过熵值法对新的企业活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赋权和综合加权得分,在基于层次聚类的改进K-means聚类算法基础上,对企业从两个一级指标维度及五个二级指标维度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并通过对概率密度分布以及地理空间分布的分析,进一步对不同类别的企业的特征及分布进行总结和分析。通过对北京市信息产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与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1)北京市信息产业上市公司(沪深两市)的自身发展以及能力水平大多数在同一水平范围内,即水平相当,而在企业对外的影响方面,即企业所影响的周边的POI空间构成上呈现较高程度的水平差距。(2)信息产业的分布现状与北京市对海淀区的功能规划一致,说明北京市信息产业分布正在按照北京市对未来城市规划的方向稳步发展。(3)通过聚类研究发现样本企业分类主要是依据空间活力指标进行分类,且在空间的分布上发现每类企业的分布与北京市的行政区域的划分情况及环路分布呈现高度一致性。从空间活力构成角度来看,北京市信息产业上市公司根据企业空间活力的分布共分为高空间活力、中等空间活力、低空间活力三类,且分布情况与北京市城市结构呈现高度相关性。从行业角度看,信息产业制造业的分布主要在北京的五环和六环,呈现出一定的产业空间分布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