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农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丁颖创新班”为例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aixia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论坛中提出的话语。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改革创新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至关重要,近年来“创新”成为了一个高频词。而人才是创新的根基,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所以,近十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实践。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载体,承载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和使命。那么,高校如何利用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现有的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是否有效?高校的“创新班”真的创新吗?这些都是当代高等教育应当回答的现实难题。  本文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的相关理论出发,以布迪厄的社会资本理论、阿斯丁的学习参与理论、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为研究基础,并结合华南农业大学“丁颖创新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践,对创新班及相同专业的非创新班的185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华南农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及不足进行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水平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本文具体包括以下六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绪论。在大量回顾与本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及方法、研究的创新点等。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界定。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与本文研究相关的理论,包括布迪厄的社会资本理论、阿斯丁的学习参与理论及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在理论基础上,探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及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效果的测量模型。另外,这一章还对高水平农业大学、创新班、创新人才及人才培养模式等关键术语进行概念界定。  第三章:华南农业大学“丁颖创新班”构建及运行。这一章介绍了华南农业大学“丁颖创新班”的设立及发展,并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制度上分析了其人才培养模式概况。  第四章:研究设计及研究结果。这一章从调查问卷的编制及维度的设置、调查对象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研究设计,对华南农业大学创新班及相同专业的非创新班的185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从探讨创新班学生与非创新班学生在家庭社经背景、学业成就、学生参与、自我效能、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差异,调查结果表明,创新班学生与非创新班学生在学业成就、自我效能等方面呈现统计上的显著差异,而家庭社经背景、学生参与、批判性思维等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第五章:分析讨论及优化路径。根据调查研究结果中显著与不显著的因素,分析讨论华南农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与不足,并以“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为主题,提出了以下四项优化对策,分别是“以学生为主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推进研究性教学,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推广微课程,赋予学生更多选择权利”、“以制度为保障,改革教学评价方式”,以望能有助于华南农业大学创新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能为其它学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优化路径借鉴,甚至推广至普通班的教学当中。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综合前文的分析,概况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并结合本文研究的不足,提出研究展望,为以后的研究做好准备。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为了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各国开展了大量脑研究计划.尽管精神疾病是脑科学研究的重要部分,但精神疾病的诊断仍然依靠医生的主观经验,而非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指标.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关事业单位这个过程中快速发展,为我国各项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市场经济转型的持续深入,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变化,机关事业单
20世纪初,“智慧城市”作为一个新兴概念在全球各国和各大主要城市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和实践的热点,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更是设定了“智慧国家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