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表达是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政治学上,政治表达或政治性表达是在政治系统中,公民依据系统规则合法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从而影响甚至决定政治决策的行为过程。随着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网络政治表达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政治表达方式。而作为中国网民群体的核心的大学生群体,在网络政治表达上表现出了较高的意愿并成为了网络问政的主要形式。大学生网络政治表达的内涵有这样三个层面:第一,大学生是政治表达的主体;第二,网络在本质上是政治表达的媒介;第三,网络政治表达代表的是一种交互式的散布性网状传播结构。这种网络政治表达具有政治表达主体的权利化、平等性、易参与性以及表达过程是交互与独立的统一等特点。通过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并结合《穹顶之下》事件,我们发现当前大学生网络政治表达的意愿较高,表达动机多元化,很多大学生对网络政治表达持积极态度,表达形式丰富多样,腾讯QQ和微信是大学生最常用的表达途径,而在表达内容上则形成了以切身利益为中心的多元格局状态。同时,我们也发现,大学生的网络政治表达也存在表达动机上的杂糅性、行为上的无序性和效果上的边缘性等问题。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些问题的出现因归结于大学生自身网络政治表达能力的缺陷、网络表达的意见气候的转换以及大学生意见表达的参照群体的差异性。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大学生网络政治表达略显不成熟性和非理性,相比其他表达主体而言难以形成统一的优势意见。因此,我们应该从大学生自身以及体制环境入手,不仅着手激发大学生网络政治表达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大学生网络政治表达的能力和效能感,而且还要不断健全网络政治表达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规范,使大学生的线上政治表达与线下政治表达紧密结合,并在主流媒体的引导下促进大学生的理性网络政治表达。同时,还应该结合网络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保护大学生的网络政治表达自由,避免大学生沦为网络意见哄客,促成网络政治表达的向上循环的螺旋。另外,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应充分尊重大学生中的少数意见,依托网络意见领袖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规范大学生自媒体的政治表达,让理性的少数派意见优势化,形成反沉默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