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矿井动态冷负荷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o5512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温热害已成为继顶板、瓦斯、水、火、粉尘后的第六大深井自然灾害。对矿井冷负荷的研究是深部矿井高温热害防治的基础,也是实现井下各用冷地点需冷量和供冷量匹配的关键,是确定矿井降温设备装机容量的基础参数。井下各用冷地点需冷量与采掘面生产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基于对矿井采掘面降温需冷量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提出了动态冷负荷的概念,并围绕这一概念进行了相关研究。  论文根据采煤面及掘进面空冷器降温方式、采面送风风流参数的分析,提出将采掘工作面冷负荷的构成分为送风冷负荷、采/掘面散热冷负荷、局部通风机所引起的冷负荷及冷风输送中冷损引起的冷负荷。分清了矿井空调区域冷负荷与非空调区域散热之间的关系,简化了计算且易于分析矿井冷负荷的构成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沿风流流动方向,建立了风流在井筒内流动的加湿压缩模型、井巷围岩与风流热交换的数学模型及风流通过采掘面时的数学模型,推导了相关数学公式,给出了分别按正向热力计算和反向热力计算时采掘面送风及回风风流温度公式。  基于对多对矿井在冬季、夏季热湿环境参数长期连续监测数据的分析,指出:深井自压缩风流所表现的井底温度与地面温度之差(一般称之为自压缩风流温升),是风流沿井筒流动时势能转换及风流与井筒围岩热湿交换作用的综合显现,实测结果显示:井底与地面风流温差和焓差与井筒潮湿程度/淋水有直接关系,夏季白天一般井筒对风流有一定的预冷作用,而在夜间则起到加热作用;不应采用井底与井口温差及其大小判别风流自压缩温升,而应采用井底与井口风流焓差进行判别。  通过不同季节不同矿井测试结果显示,采煤面在检修期间散热量(最小散热量)与正常回采期间散热量(最大散热量)差异较大,一般检修期间采面散热量为正常回采散热量的50~60%;通过对掘进工作面测试数据的分析得出:掘进面供冷量确定中必须考虑风流流经风机时的温升与焓增,降低掘进工作面迎头送风量的相对湿度可提高风流的吸热/降温能力,夏季送风冷负荷在采掘面冷负荷构成中占12~60%,冬季采掘工作面入口风流均有一定的降温/吸热能力,冬夏矿井冷负荷相差较大。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矿井采掘面热湿环境控制技术及井下冷水管网的监控技术,在唐口矿井进行了现场应用。
其他文献
论文从理论、技术方法上和现场试验方面研究了电磁波CT探测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保障。现总结如下:  1.通过对BPT,ART,SIRT三种算法的比较,确定SIRT方法为图
大型锻件是重大装备中的基础部件,其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重工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大型锻件在高温成形及其降温过程中,由于氢析出并偏聚于锻件内部的微缺陷中
湖西矿井主要开采煤层为3上、12下1、16煤层,煤层容易自燃,主要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工作面两道顶煤放出率低、上顺槽沿底板一次掘出,下顺槽沿煤层顶板一次掘出。因为巷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今后一定时期内煤炭仍是主导能源。现阶段的煤炭开采向深部和浅部两极化发展,随着煤炭资源的
随着矿山生产条件的不断发展,影响了地形和输送线路的变化,不断出现了凹凸变坡的复杂型输送线路,长距离输送机也已成为现代化矿井所采用的方式,这就要求物料输送系统能适应这种变
学位
随着直线电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直线电机因其优异的驱动性能在抽油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直线电机可以直接驱动抽油泵做往复直线运动,不需要中间传动装置,能满足采油
迄今为止,我国煤矿安全高效开采设计和实施仍然须要对开采覆岩运动和支承压力分布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煤矿重大事故包括顶板塌垮、冲击地压、瓦斯和
汽车的在行驶过程中不仅会加减速、上下坡及转弯,还会因路的不平而产生俯仰、侧倾、垂荡等多种形式的颠簸。对此,本文结合车辆机械结构及运动特征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并联汽车运
刀柄作为工具系统的核心,对保证刀具在机床中的准确定位、确保加工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伴随高速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HSK高速刀柄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更高转速下受离心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