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食管癌外科治疗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准确判断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有重大的临床意义。本课题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免疫组化法对淋巴结微转移的诊断价值、初步探讨微转移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及其转移规律、观察微转移对预后的影响以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方法:我们随机选择100名于1997—06月~1998—06月行食管切除、pN0的病人,共955个淋巴结,标本石蜡封存。病人资料均详细记录。标本重新切片后经抗-角蛋白单克隆AE1/AE3抗体、抗-EMA单克隆抗体和抗-E-cadherin单克隆抗体标记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结果结合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生存期从病人的手术时间至死亡时间或最后一次随访的时间止,最后随访时间是2003年7月,平均随访时间44.63个月。 结果:抗-角蛋白AE1/AE3抗体表达部位在细胞浆;抗-EMA抗体表达部位在细胞膜和细胞浆;抗-E-cadherin抗体表达部位在细胞膜和细胞浆。癌细胞以单个、两个细胞或小团灶分布在淋巴结不同部位。三种免疫组化法共检测到21例阳性病例,25个阳性淋巴结。和常规方法比较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抗E-cadherin和其余两种方法比较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抗-AE1/AE3和抗-EMA比较没有差别(p>0.05),但是抗-AE1/AE3的检测效果比抗EMA好。微转移在性别、肿瘤浸润程度及组织分 汕头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化中无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536、0.545和0.349),但和肿瘤部位有关,下段食管癌和中上段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 14)。无淋巴结微转移病人1、3年生存率分别为79.49%和64.1%,有微转移病人则为89.43%和66.67%。两组病人术后生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一Cox回归显示影响预后最显著的因素是肿瘤组织分化程度(P=0.007)和pT分期(P=0.009),而术后处理(p=0.207)、淋巴结微转移(p二0.286)、年龄,=0.412)、肿瘤部位切=0.426)和手术方式切=0.984)都不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免疫组化法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可以作为肿瘤细胞淋巴播散的指标。本研究认为癌细胞灶小于0.5Illrn是淋巴结微转移的诊断标准。抗AEI/A卫3可以作为微转移的检测指标,并且通过检测多个层面以提高阳性率。不建议使用抗一EMA抗体检测微转移,抗一E一cadherin则不能用于检测。微转移和肿瘤浸润程度、分化及性别无关系,但和肿瘤部位有关,一F段食管癌转移率显著高于中上段。淋巴结微转移与否对病人1、3年生存率无影响,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是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和pT分期。病人的病理分期没有因为微转移而上调,也不推崇因微转移而行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