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两茬养殖池塘的水质和底质变动,对微生物、底栖滤食性贝类、植物在养殖污染控制方面的作用作了比较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1 养殖过程中水质底质的因子变动 水体中的氨氮含量随着养殖的进行呈现显著积累,平均积累速率(Vwd)为0.037mg.L-1.d-1,总氮呈现显著积累,底泥中的底质总氮积累平均速率(Vsd)为0.016 mg.g-1.d-1。无机磷变化无规律,总磷呈M型变化,底质中的总磷缓慢积累,平均积累速率为0.0032mg.g-1.d-1。前期底泥中的氧化还原电位呈明显下降趋势,平均下降速率为2mv.d-1,底质氧化性降低,后期充气后氧化性增强。第一、第二茬的营养盐的变化趋势相似,第二茬养殖营养盐初始浓度较高。 2 微生物制剂在控制养殖污染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制剂能有效控制养殖过程中水体氨氮的生成,对照组的氨氮日均积累速率为0.0032mg.L-1.d-1,各处理组氨氮积累速率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结束时,微生物制剂的处理浓度达到6mg/L以上的处理组中氨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底质中氮积累速率能降低50%~70%。微生物制剂还能稳定水体中的藻相,养殖对虾的成活率提高20%~50%。对底质中的硫离子和对虾的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影响。 3 底栖滤食性贝类(FFB)在控制养殖污染中应用探讨 菲律宾蛤仔的混养密度为100g/m2时,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氮以及总氮在各处理组中最低,对虾以及蛤仔的成活率最高,但差异不显著,水体中的微藻稳定,底泥中TN、TP的积累没有明显加快。混养密度达到150g/m2时,水体中氨氮含量最高,底质中TN的积累速率比对照快27%,叶绿素a含量和蛤仔成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各处理组。滤食性底播密度过大会加快养殖池塘的自污染,混养密度100g/m2较为适宜。 4 江蓠在控制养殖污染中的应用研究生物修复技术控制养殖池污染的应用研究 江禽在对虾养殖池塘中受微藻、温度、盐度的影响较大,没有很好的适应环境,在28天左右完全脱落或者死亡。从养殖前期看江篱对养殖池塘的污染控制有一定的效果。5微生物制剂一底栖滤食性贝类一大型经济海藻综合系统 探讨了微生物制剂一底栖滤食性贝类一大型经济海藻综合系统的理论可行性以及相对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