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特发性膜性肾病是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较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尽管部分患者在病程中可出现自发缓解,但仍有20%-40%患者肾功能逐渐减退并进入终末期肾病,需要积极治疗。多年来大量临床循证医学证明激素联合细胞毒类药物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有一定疗效,但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感染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和远期预后,因此膜性肾病的治疗仍是临床上一个难题,寻找不良反应更少、更为有效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中医古代文献无肾病综合征等病名,据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症状将其归属于中医学“水肿”、“尿浊”等范畴,本病病机方面目前中医学术界的共识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引起三焦水液代谢紊乱,精微外泄,其病机错综复杂,既有正气的耗损,又有实邪的蕴阻,证型上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多见,虽然目前本病的中医证型、治疗方法及用药尚不统一,但治疗上都注重扶正祛邪。为验证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在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激素及细胞毒类或免疫抑制剂副作用方面的情况,特开展本课题研究。目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是中老年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较常见的病理类型,但是膜性肾病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多,复发率高。本课题前瞻性地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在减轻激素及细胞毒类或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方面的效果及安全性问题。方法本课题的研究病例来源为广东省中医院住院或者门诊的肾科患者,依据统一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确定30例合格受试对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激素及免疫抑制、利尿消肿、降脂、改善高凝状态等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6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等等的变化情况,同时观测不良反应及治疗过程中反复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5人,占16.67%,部分缓解23人,占76.67%,总有效率为93.34%,无效2人,占6.66%。治疗后患者浮肿、面色晄白、畏寒肢冷、腰膝酸痛、纳呆、便溏、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少气乏力、容易感冒、面色无华等症状好转(腰膝酸痛、少气乏力P<0.05,其余症状P<0.01),神疲症状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尿蛋白定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白蛋白显著升高(P<0.01), TC、TG、LDL-C、FIB较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未见白细胞、肝肾功能、血钾、大便性状异常(白细胞、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钾P>0.05,肌酐较前下降P<0.01)。治疗过程中,1例因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而反复,占3.33%;2例出现肺部感染,占6.67%,经对症处理均治愈,继续纳入研究。未见激素及细胞毒或免疫抑制剂的其它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改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临床缓解率,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提高血浆白蛋白,降低血脂,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减少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或免疫抑制药物的不良反应。本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了中西医在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方面的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