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热应激是诱导PSE猪肉形成的主要应激因素,肉品加工行业的工作者提出众多缓解因热应激造成PSE肉的解决办法,例如:圈舍降温、饲料添加抗氧化物等;但是,夏季高温时期的PSE猪肉仍然不断的发生,已成为肉品生产行业面对的重要问题。探究夏季高温环境下PSE肉发生的分子机制,对于防止宰后PSE猪肉的形成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夏季高温热应激的环境,对氟烷基因阴性(HalNN)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宰后PSE肉的形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持续性高温环境热应激条件下PSE猪肉成因与保鲜贮藏中品质演变机理解析”,(项目编号:31460416),课题主持人:王子荣教授,(新疆农业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应激是诱导PSE猪肉形成的主要应激因素,肉品加工行业的工作者提出众多缓解因热应激造成PSE肉的解决办法,例如:圈舍降温、饲料添加抗氧化物等;但是,夏季高温时期的PSE猪肉仍然不断的发生,已成为肉品生产行业面对的重要问题。探究夏季高温环境下PSE肉发生的分子机制,对于防止宰后PSE猪肉的形成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夏季高温热应激的环境,对氟烷基因阴性(HalNN)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宰后PSE肉的形成及肉品质变化机制进行分析,主要利用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手段,结合猪胴体性状、肉品质和能量代谢物的变化趋势,挖掘夏季高温时期宰后PSE肉形成的关键基因和蛋白质,探寻宰后24h期间肉品质变化的分子调控机制。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宰后45 min的pH值判定正常肉和PSE肉,夏季PSE肉发生率10.23%左右,明显高于其他季节。选取“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的10头正常胴体(背最长肌是正常肉)和10头PSE胴体(背最长肌为PSE肉),分别对胴体性状和氟烷基因型进行测定,对宰后45 min、5h、12h和24h的背最长肌和半膜肌的肉品性状及能量代谢相关的酶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本研究所有样本均为氟烷基因阴性,分析可能存在其他基因表达诱发PSE肉。PSE胴体的眼肌面积和腿臀比明显低于正常胴体(P<0.05)。宰后24h期间,背最长肌PSE肉的嫩度低(P<0.05),PSE肉的颜色差的原因,主要与L*值有关。宰后45 min时,PSE胴体的半膜肌未出现PSE肉的特征。但是,宰后12 h和24 h,PSE胴体的半膜肌的保水性比正常肉低(P<0.05),宰后5 h至24 h,PSE胴体半膜肌嫩度明显低于正常胴体半膜肌(P<0.05)。宰后45 min,背最长肌PSE肉的肌酸激酶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明显高于正常肉(P<0.05),己糖激酶的活性低于正常肉(P<0.05)。然而,宰后5 h至24 h时,PSE肉的己糖激酶的活性显著高于正常肉(P<0.05),此时,背最长肌PSE肉的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明显下降(P<0.05)。综上所述,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和肌酸激酶的活性升高是促进PSE肉糖酵解反应的主要因素,己糖激酶的活性升高是维持宰后PSE肉糖酵解进行的因素之一。(2)对正常胴体和PSE胴体的背最长肌和半膜肌提取总RNA后,利用转录组学技术寻找差异基因和代谢路径。研究发现:夏季高温环境下,各试验组之间的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到与免疫系统相关的通路(Q-value≤0.05)。背最长肌和半膜肌之间的差异基因主要与肌肉生长、免疫调节和细胞凋亡等有关。背最长肌正常肉和PSE肉的RYR1基因没有显著差异表达。然而,PSE胴体半膜肌的RYR1基因上调表达。筛选出HSPA6、FOXO6、FOS、XIRP1、PVALB、MYH4、MYLIP、FUT11、PPP1R3B 等基因可能与背最长肌正常肉和PSE肉的品质差异有关;ATF3、MS4A2、IER2、DUSP1、CSF1R、EGR1等基因也可能造成PSE胴体的背最长肌和半膜肌的肉质差异。(3)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宰后45 min和24 h背最长肌正常肉和PSE肉的差异蛋白质进行挖掘,发现了影响宰后猪肉品质变化的可能标记蛋白质。结果表明:肌细胞有氧代谢的下降与无氧代谢的提升是形成PSE肉的重要原因。宰后45 min时,PSE肉的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途径的蛋白质下调表达,包括丙酮酸脱氢酶、顺乌头酸酶、异柠檬酸脱氢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细胞色素C还原酶及NADP脱氢酶;糖酵解通路的蛋白质上调表达,包括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乳酸脱氢酶、烯醇化酶等;此外,Hspβ7、肌钙蛋白C也可作为PSE肉形成的重要标记物。PSE肉嫩度低于正常肉的原因可能与 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type Ⅱ subunit delta 和 Collagen alpha-1(Ⅻ)chain isoform X4 的上调表达有关。(4)为了进一步分析PSE肉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对宰后45 min的正常肉和PSE肉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关联分析,发现LOC100736765和PVALB可能是造成PSE肉形成的关键基因和蛋白质,基因转录后调控蛋白质表达是造成PSE肉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有色金属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及稳定化修复技术研究是控制重金属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关键环节。西北干旱地区多金属矿山周边区域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以及成矿条件,调查研究西北典型区域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含量、分布特征、迁移转化机理,健康生态环境影响以及该地区代表性棕钙土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能力,从而全面掌握该区域重金属的污染行为特征。同时,设计开展多项室内修复试验,制作低成本高效率的稳
自国有企业顺应经济局势深入改革以来,管理能力持续强化,管理理论、方法、模式不断升级,为其实现改革目标提供管理保障。其中,管理会计是国有企业借鉴其他类型企业成功营运经验所推行的管理形式之一,属于财务管理范畴,对财会资料需求量较大,在国企改革方案实施全程能发挥效用,为国企追求更高价值助力。本文基于价值视角探析国有企业管理会计建设方略,以期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水平。
柳林泉作为山西省十大岩溶泉之一,是当地重要的供水水源,对工业和农业发展、城市供水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柳林泉域处于我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泉域内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并引发了一系列水环境问题,如泉流量衰减、水质污染等,严重影响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当地水资源的综合规划,束缚当地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依据天然条件下地质构造对地下水流
秦岭-桐柏造山带是早古生代至晚中生代多期造山作用形成的复合型造山带,其先后经历了早古生代商丹洋板片俯冲伴随的增生造山作用、晚古生代南秦岭与北秦岭之间的碰撞造山作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古特提斯洋闭合伴随的增生造山作用、早中生代扬子克拉通与华北克拉通之间的碰撞造山作用、晚中生代陆内造山和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的伸展作用。这一造山带广泛发育的Au、Mo、Ag-Pb-Zn等多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中生代,与古
铜陵舒家店地区处于铜陵-戴家汇近东西向的构造-岩浆-成矿带的中部,是成矿有利区段,该区经历了强烈的岩浆活动,形成多个不同大小的中基性-中酸性侵入岩体体。本文以舒家店地区钻孔岩芯的侵入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矿物化学、岩石地球化学、Lu-Hf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研究,对舒家店地区的岩浆活动期次、侵入岩成岩构造背景、物质来源及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讨论。通过锆石LA-I
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社会公众和各国政府的关注。松嫩平原属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是我国北方的生态脆弱带和农牧交错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灵敏。近几十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土地荒漠化、地下水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展这一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地下水古气候研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我国东北的区域大气环流模式及季风
铁格隆南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重要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金、银)矿床,也是西藏地区首个铜资源量超过1000万吨的超大型铜(金、银)矿床,其蚀变与矿化结构的精细解剖,成岩成矿作用的精确厘定,对完善区域成矿理论和指导找矿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钻孔编录和镜下鉴定,识别出铁格隆南矿床存在斑岩和浅成低温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特征。其中,斑岩成矿作用主要位于矿床深部及外围,以细脉状、脉
本文针对目前中药材追溯体系存在的信息分散、无共享、安全性低、收集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研究区块链技术在中药材追溯体系上的适用性,并从其技术特点、基本原理方面分析区块链技术能为中药材追溯体系解决的问题,实现中药材在种植、生产、加工、经营等方面的质量监管,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1934—1935年,中国曾发生一场空前严重的金融危机。为了克服财政经济困难,国民党南京政府于1935年11月进行了币制改革。这一决策,当时在国际上曾引起了强烈反响。英国自始至终地支持了中国的币制改革,而日本却竭力反对这一改革,并进行了百般破坏。那么,英国为什么支持中国实行币制改革?日本又为什
获得理想的细胞类型是再生医学长久的目标,对生物医学的发展及动物繁育方面有着巨大影响,如细胞治疗、药物研究、疾病模型制作、器官体内再生、动物育种、转基因动物生产以及乳腺生物反应器等方面。体细胞重编程以及转分化技术为上述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细胞来源。这些技术主要通过转录外源因子方法获得目的细胞包括多能干细胞和不同谱系细胞,但诱导效率相对较低及引入病毒和外源基因极大限制了临床应用。而小分子化合物的使用不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