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制造业抓住对外开放的政策机会,借以国内庞大的市场优势和人口优势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后发企业,甚至开始探索技术创新领域的“无人区”,引发世界广泛关注。然而,总体来看,中国制造业仍处于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产业链及价值链的攀升迫在眉睫。与此同时,频繁爆发的中美贸易冲突也给中国制造业造成巨大冲击,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产业控制力的弊端凸显。当下,全球正面临百年之未有大变局,新一轮的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提速。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引领与推进未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才能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当前企业创新范式不断变革与升级,已经历线性创新1.0时代、系统创新2.0时代,正处于生态系统创新3.0时代。企业边界不断模糊,以全球化的研发网络、跨产业创新等为特征的创新生态系统突破了传统的地域和产业技术创新的限制[1],可以实现物质、信息和能量交织形成的多边多向交流机制,进而能克服技术复杂性和动态性变化,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实力;后发企业内部主体间的网络型和交互性日益频繁和深入[2],创新战略日渐趋于协同创新,各产业各企业之间的竞争随之转向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3],即“抱团取暖”才能获得竞争优势。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为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在实践中构建了创新生态系统。目前学者对此展开了一系列后发企业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但是大多都基于宏观横向的静态视角,缺少微观纵向的演化路径和动因机理研究。基于此,本研究试图回答的问题是:后发企业如何通过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实现技术创新追赶?具体来说,后发企业在创新追赶过程中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如何?这一演化过程的微观驱动机制和动因又是怎样的?为此,本研究首先采用纵向的单案例研究方法,对华为手机(2003-2020)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并成功追赶历程进行详细的资料收集,经过整理后形成有效案例信息计226页,近25万字;接着,从案例中根据典型事件划分阶段,梳理其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接下来,借助Envoi软件对案例资料进行辅助编码,编码过程包含: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选择式编码,再采用扎根理论进行案例分析,层层递进探究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动因;最后,基于前文案例分析得到的动因构念进行实证分析:先依据编码结果开发动因问卷,并借助问卷星平台进行预调研,分析预调研数据并根据数据结果调整预调研问卷形成正式问卷,再依据问卷星平台发放正式问卷,收集获取659份有效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工具SPSS25.0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期获得后发企业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普适动因。研究结果表明:(1)华为公司手机业务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准备阶段—自主品牌诞生阶段—系列开发阶段—全方位创新阶段—供应链重组调整阶段。(2)后发企业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在不断整合内外创新资源的基础上,遵循以下演化路径:渐进性小生境启动—构建国际国内开放式平台—全球环境制约情境下双循环供应链重构。(3)后发企业构建创生态系统的动因来源于内外两个层面,外部层面包含4个构建动因:市场追赶驱动、技术追赶驱动、竞争压力驱动、协同共生驱动;内部层面包含2个构建动因:制度激励驱动、领导人成就动机驱动,其中领导人成就动机中包含领导人的成就动机、权力动机、风险动机三个维度;(4)进一步,影响后发企业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因素按照程度从大到小为:竞争压力驱动>风险动机>权力动机>共生协同驱动>技术追赶驱动>成就动机>市场追赶驱动>制度激励驱动。基于分析结果,结合目前国内情境,本文对后发企业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提出如下建议:(1)从政府层面,建立相关服务机构,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明晰相关技术产权的保护机制和合作使用机制,引导企业在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中协同共生;(2)从企业内部层面,成功的企业需要具有成就动机特征的领导人,该类领导人特征包含可以合理规避风险、同时注重追求权力等,企业应注重培养该类优秀的领导人和接班人;此外,还应设置合理的制度激励方式,引导企业员工将自身利益和企业利益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