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发病率为20%~25%1。以月经过多、盆腔包块、继发性贫血、压迫症状、不孕及流产等为主要临床症状1。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女性对自己的器官及形象越来越重视,微创手术越来越被人们推崇,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治疗。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的比较,以总结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方式的优劣。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分析目的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女性对自己的器官及外在形象越来越重视,故子宫肌瘤剔除术越来越被广大女性青睐,并且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引进及不断成熟,微创手术越来越被人们推崇,目前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子宫肌瘤剔除术包括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但是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之间存在着区别,他们在不同的方面各有优势。因此本研究通过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复发率、术后妊娠结局),以总结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方法用回顾性的队列研究方法,在2009年01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856例病人中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160例,其中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80例,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80例。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年随访期间复发病人数,及复发病人的术中情况进行对比。同时也将子宫肌瘤患者中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对其术后生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腔镜组的术后两年的复发病例数为18例,所占百分比为22.50%,P值为0.710,大于0.05,无统计学差异。但复发病人中经腹组的术中肌瘤个数小于3的病例数所占百分比为70.00%,腔镜组的术中肌瘤个数小于3的病例数所占百分比为72.22%,均明显大于肌瘤个数≥3的患者。两组中的术后妊娠率分别经腹组(57.14%)、腔镜组(66.67%),P值为0.850,大于0.05,无统计学差异。在经腹组及腔镜组的患者中肌瘤挖出率,经腹组156.76%高于腔镜组的144.76%。经腹组的术中出血量(102.3ml)大于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53.1ml),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经腹组手术时间(82.6min)短于腔镜组的手术时间(97.2min),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腔镜组(1.2d,3.7d)均短于经腹组(2.6d,4.2d),且P值均小于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的随访期内,经腹组术后两年的复发病例数为20例,所占百分比为25.00%。在子宫肌瘤合并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中,只有1例为原发性不孕患者术后患者成功剖宫产一男婴;其余均患者均无进行其他与生育相关的检查,故该研究的数据不能说明妊娠与子宫肌瘤的关系。在160例患者中,经腹组术中无大出血史及输血史,腔镜组中有1例术中出血约500ml,同时输MAP2单位,术后住院过程中无再出现大出血情况,此患者术中剔除4个肌瘤大小分别为9cm、4cm、4cm、1.5cm。腔镜组中有1例术中转为开腹,患者为子宫颈体交界处大小约6cm肌瘤,有经腹手术史,因盆腔粘连严重不能分离肌瘤周围组织而转为开腹手术。结论1.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更彻底的挖出肌瘤。2.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上少于经腹组。3.经腹组的手术时间较腔镜组短。4.腔镜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经腹组。5.两组在术后复发率上无区别。